什么是隐翅虫隐翅虫危害与治疗

穷兵赎武2023-02-11  29

调查隐翅虫的生境及季节分布 ,为防制隐翅虫皮炎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什么是隐翅虫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什么是隐翅虫,欢迎阅读。

什么是隐翅虫

隐翅虫(rove beetle)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一科。鞘翅极短,因该科大多数种类其后翅藏匿于前翅之下而不易察觉而得名。其中,毒隐翅虫因体内有毒液而对人有威胁。但并不致命。

隐翅虫分14亚科900余属,有20000余种,广布世界各地。状似白蚁,体长约0.5~1.0厘米,身体为橘黄色,头、胸及尾部为铁青色,故俗称“青蚂蚁”。喜好栖息在水田、草地及树林中,有趋光习性,常在晚上飞入有灯火的地方,食腐败的植物与腐烂的动物。隐翅虫并不会螫人,隐翅虫皮肤炎的发生乃因接触到隐翅虫的体液,含有的刺激性物质“隐翅虫素”(Pederin),接触10~15秒就反应,会感到剧烈灼痛,造成皮肤的起泡及溃烂,是为隐翅虫皮肤炎。

隐翅虫外形特征

多数细长、体小,头、翅和腹尾呈黑色,前胸、腹部及足为橘黄色,形似大蚂蚁,一般不到3毫米(或1/8吋),最大可达3厘米。大多数种类鞘翅短而厚,后翅发达,起飞时能迅速从鞘翅下展开,飞行后靠腹部和足的帮助叠好,重新藏在鞘翅下面。有些种类后翅退化,甚至鞘翅一并退化有些种类鞘翅发达,完全盖住后翅及腹部。幼虫无翅。有些大型种类有美丽的黑色和黄色,像胡蜂有的外形和行为均像兵蚂蚁。

隐翅虫生长习性

毒隐翅虫,又被称为“青腰虫”,身长0.6~0.8cm,停下时尾部上下扭动,把翅膀收回,且有趋光性,夏秋两季

最常见,喜欢围绕日光灯等飞行。体外没有毒腺,不会蜇人,但是体内有毒液(酸性毒汁,pH值1到2),在被打死后毒液会流出来。

隐翅虫栖息环境

大多数隐翅虫生活在地表,栖息于落叶中,所以筛落叶是理想的捕捉方式。白天栖居在潮湿的草地、菜园等阴暗处,昼伏夜出,喜欢在有灯光的地方聚集,每年春夏繁殖较快。

有些种类为树栖。

Stenini亚科的种类通常生活在水边,此外Paederinae亚科的很多种类也有亲水习性。

隐翅虫综合价值

Paederus属隐翅虫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对稻飞虱,粉虱等有高效率的捕食效果。多数食腐的隐翅虫是重要的法医昆虫,重庆医科大学亦致力于研究Creophilus maxillosus的法医学价值。隐翅虫中很多种类具有观赏价值。隐翅虫标本在ebay上很受欢迎。

国外已经有多部介绍隐翅虫的书籍出版。在facebook和flickr上都有专门的隐翅虫小组。2014年11月3日日本研究人员宣布首次弄清了隐翅虫“隐翅”的机制,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型人造卫星上的折叠太阳能电池板以及雨伞。

研究人员发现,折叠后翅时,隐翅虫先将两个后翅合拢到一起,然后用细长的腹部上下移动,如同把被子叠成三折那样把翅膀折叠起来。而左右后翅的折叠方法不完全相同,也不是同时折叠的,有时是先左后右,有时是先右后左,相当复杂。领导研究的齐藤一哉认为隐翅虫一瞬间张开和收缩后翅的方法以及身体的结构都是非常独特的。后翅折叠后不仅面积小,而且能够在一瞬间展开,折叠后也不会失去韧性和强度。这一机制可以帮助人类改善目前设计,如设计新型折叠雨伞和人造卫星上的折叠太阳能电池板等。[1]

隐翅虫危害与治疗

有毒危害

隐翅虫的毒害并非虫体螫咬人体所致,而是由虫体内所含之刺激性毒素「隐翅虫素」造成的。隐翅虫素附著皮肤后会产生缓慢痊愈的坏死性红斑。隐翅虫在皮肤上爬行时,就会从关节腔中分泌出体液(富含隐翅虫素),而引起皮肤病变,造成线状的病灶当虫体被打死或捻碎时,则会造成毒液大量溅出,形成糜烂的局面,这时若患者之手指沾到毒液,再去碰触到的皮肤,会有如同抹果酱一般,将毒液散布开来而引起广泛的病灶。也就是说因为虫子在人体曝露部位爬行而造成线状痕迹,当不自觉地打死或夹死虫体会造成大片糜烂的病灶

只有Paederus属毒隐翅虫才有毒,大多数隐翅虫都是无毒无害的。

若人体皮肤接触大量毒液(如毒液流到皮肤上),隐翅虫皮炎在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容易发生,会出现疼痛灼痒、片状水肿性红斑或小脓疱、糜烂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坏死、发热、头痛、头晕、恶心、淋巴结肿大等不适症状。水泡可以弄破,如用棉签挤破,然后用盐水洗净,但是不久后会重新产生水泡。[2-3]

过敏体质的患者,水泡不久后会自然消失后,患处会隆起,中间原水泡处凹陷,像火山口,但是一般火山口是圆形的,而皮肤上的患处是呈线状的。患处隆起部位皮肤组织将全部坏死,形成深咖啡色疤,在疤下长出新皮肤,但是新皮肤颜色很淡,与周围皮肤有一定差异,导致痊愈后,患处像被刀割伤后痊愈的样子。所以,留下的疤痕对皮肤的影响最大。

隐翅虫治疗方法与预防

对于隐翅虫爬过皮肤后是否对皮肤造成伤害,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被隐翅虫爬过后,务必保持患处清洁,一般可以自动痊愈。但是,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应立即到权威医院的皮肤病科就医,一般医生会开外用药涂抹患处,约两个星期后会好。

当隐翅虫的体液不小心弄到皮肤上时,由于其体液呈强酸性,所以应用碱性物质中和(不可用烧碱),可用牙膏,苏打,肥皂水等对皮肤进行处理,然后用清水洗净。之后就用阿昔洛韦乳膏对伤口进行涂抹,一般一周左右即可。还可以用炉甘石洗剂处理伤口,效果不错。[4]

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轻者同时口服抗组胺药,重者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患处外涂锌氧油、皮炎平霜、南通蛇药片糊或新鲜马齿苋糊等也有一定效果。被虫体接触的部位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或用10%氨水外涂[5]

预防隐翅虫,要做到:

打扫室内外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同时要关好纱窗

夜晚关灯睡觉,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以免压死

尽量采取各种驱蚊措施,如点灭蚊器、擦花露水等

若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应用嘴吹气将其吹走,然后用清水洗净接触隐翅虫的皮肤

隐翅虫因其翅藏匿于前翅之下而不易察觉而得名。主要种类有黄足毒隐翅虫、黑足毒隐翅虫和奇异毒隐翅虫等3种。主要种类有黄足毒隐翅虫、黑足毒隐翅虫和奇异毒隐翅虫等3种 。体狭长、两侧平行,鞘翅极短,末端截形,腹部大部外露。常见黄胸青腰,又名小红隐翅虫。体黄,短翅,色青,形如长蚁。毒隐翅虫成虫小到中型,细长,两侧略平行,或末端尖削,略扁平,外形很像大蚂蚁。整个身体由黑黄二色相间构成。3对足黄色或黑色;腹部除腹末黑色外全为黄色;尾部有两个尾刺。幼虫细长,除无翅外,形似成虫,触角3节;腹部第9 节有尾突一对。无毒隐翅虫多数细长、体小、两侧平行、头、翅和腹尾呈黑色,前胸、腹部及足为橘黄色。毒隐翅虫且具有明显的向光性,无毒隐翅虫喜潮湿环境。毒隐翅虫多食腐败的植物与腐烂的动物、粪肥、菌类。无毒隐翅虫为杂食性昆虫,大部分以肉食为主,靠捕食农林害虫为生。

在夏季隐翅虫也会大规模地出现,加上其也具有趋光性等特点,会飞入人类居所,落在人们的身上,若直接拍打,就会将它拍死在裸露的皮肤表面,这样就会中了隐翅虫的强酸性毒素,导致皮肤中毒等,直接用手拍打也被隐翅虫反杀。毒隐翅虫若停留的皮肤上,应用嘴吹气将其吹走,切忌不要拍死。如不慎接触毒隐翅虫毒素,建议用大量碱性肥皂水冲洗掉皮肤上的毒液残留,然后去医院就医。如产生水泡、脓包,切忌抓挠。

毒隐翅虫成虫小到中型,细长,两侧略平行,或末端尖削,略扁平,外形很像大蚂蚁。整个身体由黑黄二色相间构成。头黑色;触角丝状或棒状,较长,一般 10~11节。前胸、腹基部桔红或桔黄色,有翅两对,前翅很短且坚硬,呈金属蓝色或绿色,腹部全裸;后翅膜质,长而大,飞行时展开,静止时折叠在前翅下面。

3对足黄色或黑色;腹部除腹末黑色外全为黄色;尾部有两个尾刺。幼虫细长,除无翅外,形似成虫,触角3节;腹部第9 节有尾突一对。

扩展资料:

毒隐翅虫其体内含有强烈接触毒物,其毒素有3种,隐翅虫毒素(Pederin)、拟隐翅虫毒素(Pseudopederin)、毒隐翅虫酮(Pederone),强酸性,触及皮肤可导致皮炎,出现痒红肿痛、水疱、液疱,与皮肤烧伤相似。

我国已报道的毒隐翅虫有21种,主要种类有黄足毒隐翅虫、黑足毒隐翅虫和奇异毒隐翅虫等3种 [1]  ,主要生活在湖泊边的湿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毒隐翅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35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