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第1张

1、定义不同:

公益一类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属于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需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

公益二类即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

2、天禀机能不同

公益一类、公益二类承担的是社会处事天禀机能,差别是一类完全由当局指定、当局供养,其天禀机能不克不及或许不宜由市场供给,完全没有收费天禀机能,不具有收取费用和从事运营勾当的资格。二类则是全数或许局部具有收费天禀机能,可以收取处事费用。

二类公益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目前,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一类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其中,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指的是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及基本医疗服务类的单位,这类单位为社会提供基本公益服务,不受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比如公立中小学、公立医院、省图书馆等,都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般的承担高等教育及一些非营利性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事业单位,比如说各大高校就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代表。

公益一类单位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上所有的经费都是国家财政或上级主管单位拨款获得,不可以通过自主性的营业来获取收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就是我们说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单位经费中的一部分是上级领导单位或国家财政拨款,一部分是单位营业自创收入。一般情况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收入比较灵活。

需要注意的是,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只代表从事的行业不同,不能代表是否是全额拨款或者是差额拨款。经费来源是否为全额拨款需要去事业单位在线网去查询。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和一类的区别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还值得去的。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般是差额拨款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发放的,比较有保障性,大家可以报考哦!事业单位不管是哪类都是可以试试的,保障性都比较高,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大家要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岗位就行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目前主要以学校、医院、公益类机构为主,国家承担部分拨款用来扶持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后,此类公益类的单位本身具有盈利能力,如果国家拨款过多则会丧失了市场基本的活力,所以按照市场化的改革路线剥离事业编,改制为企业实质是一条很好的路径。本身改革后对内部员工来说,收入明细会有改变,社会地位也会改变,尤其医学类的事业单位改革后对于我国医学事业单的发展会有明显的提升。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财政给予不同程度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提供公益服务取得的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其他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并依法纳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13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0
下一篇 2023-0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