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范大学是985还是211?

三毛流浪记电影2023-02-09  74

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是211。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旭锋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科研概况: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36.9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2余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4项,获得授权专利1524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99个,出版专著600余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130余项。

以上内容参考:西南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562至640分。

通过查询西南师范大学官网可知,2022年西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为562至640分。

西南师范大学一般指西南大学。西南大学,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1、西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师范大学,位于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学校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500亩,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各类藏书140余万册,拥有80余万册中外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声像资料等。学校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2、1950年10月,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原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其前身为1906年的川东师范学堂)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学校是国家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的文、理、工、管、艺、体相结合的重点师范大学,是面向全国培养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3、学校现有63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等9大门类,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与权,有7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教职工2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有各类在学学生60000余人,其中,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400余人。

4、学校是重庆片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牵头单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教育部确定的数字化教学试点以及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学校。设有教育部西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和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国家扫盲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有出版社、音像出版社,有文理科学报、《物理教学探讨》、《数学教学通讯》等10余种刊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5、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改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实行了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第二专业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学校建有人文素质教育实验点、文学创新实验点、科技创新教育实验点、艺术素质教育实验点、身心素质教育实验点等,常年开设各种人文讲座、学术报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自1950年合并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各级各类人才10多万名;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

6、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突出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九五”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973”高技术项目、行动计划项目等70余项,省部级项目5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励230余项。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在新材料、机械传动、水产、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承担了国家、省市重点推广项目、星火计划项目、产学研工程项目20余项,取得了100多项实用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并有一批成果获得国际、国内发明展览会、技术成果展览会金奖和特别金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20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迄今已与美国、俄罗斯等近30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8、学校重视民族教育,为西部地区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人才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全日制学生中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常年近1000人,包括藏、彝、苗、回、白、蒙、土家、维吾尔等30多个民族,被誉为“没有挂牌的民族学院”,是教育部确定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

9、近年来,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1999年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办授予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1999年两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1987以来,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连续15次授予我校“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以来,我校先后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重庆市授予“全国青年学习邓伟人理论先进单位”、“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先进党组织”、“重庆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多种荣誉称号。

10、跨入新世纪,学校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依法治校、勤俭建校、质量兴校、学术强校”的办学理念,弘扬“团结、树人、唯实、求精”的校训精神,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把学校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10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