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未酬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作者和出处

灯笼椒2023-02-09  19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原诗句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释义: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壮志未酬”应是后人感叹所修改的,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表现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原诗:

《蜀相》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释义: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相 (古诗)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意思是:豪壮的志愿没有实现就已经死去。

有两句古诗和"壮志未酬身先死"类似,分别是:

1.唐代·李频《春日思归》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壮志未酬三尺剑, 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2

唐代·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壮志未酬身先死意思是雄心壮志还没有实现就先去世了。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典故是宗泽的故事,具体如下:

元祐六年,已经33岁的宗泽,不远千里来到京城参加省试,年少时候的努力让宗泽很简单的通过了第一关。殿试的时候宗泽毫不忌讳直言国家现状,甚至批评一些朝廷官员的腐败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宗泽是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的人。

绍圣二年,地方知府吕惠卿命粽子去监督御河修建的工程,此时宗泽同时自己的长子,现在也只能忍痛前去监督这个工程。但是正是寒冬,刺骨的寒风迎面而来。

农民都受不了这个天气温度相继病倒了躺在路边。宗泽见到后赶紧上书建议推迟工期,来年开春之后再修建,他的真诚感动了上级允许了他的建议。

宗泽赏罚分明,有大奖风气,岳飞还是无名百姓的时候因为犯法要被处于死刑,宗泽见到岳飞之后称赞岳飞是个将才,不想岳飞就这么被杀害。

正好金人现在正在攻打汜水关,宗泽将五百士兵交给岳飞,让他戴罪立功。岳飞大败金人凯旋而归。宗泽加升岳飞为统制。宗泽的一个爱才举动让宋朝多了一个抗金大将,岳飞的名声在当时也越来越响亮。

宗泽屡次劝谏赵构组织军队,渡过黄河杀到金军大营迎接二圣还朝,上书二十多次奏折,建议赵构回京,振兴全国上下的民心,敌国没有什么担忧的,大事都被小人阻挠最终也没有达成。宗泽愤怒成疾。临死之前还不忘过黄河迎回二圣。高呼三生过河而亡。

扩展资料: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故事:

1、庆之

庆之出身寒末,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却善抚士卒,极有胆略,战则攻靡坚城,将兵七千却能长驱伊、洛。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句话讲的便是陈庆之七千白袍北伐,最终攻取洛阳的历史。

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连毛泽东也感叹“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可惜南梁实在太腐败了,不知扩大战果,只想偏安一隅,陈庆之向朝廷要求增援遭到了拒绝,7000人最终死在了北方,只有少数人逃回了南梁。

这段传奇就这样因为梁武帝的不思进取最终高开低走,虽激起波澜,却未带来惊涛骇浪,就如当年刘裕之北伐,令人惋惜。

2、廉颇

廉颇,初带军破齐,初扬名,拜上卿。后与赵相蔺相如和好,转战四方,连败齐魏,破强秦于阏与,几地。后长平之战时被求战心切的赵王撤换,导致四十万赵国精锐被坑杀。

其后,燕国以赵大伤于长平举兵相攻,廉颇复起为将,以少数残兵大破数十万燕军,因功拜相国。然而新上任的赵悼襄王却听取郭开小人之言罢免廉颇,致使老将转奔魏楚,至死不被重用,最终客死楚都寿春。良将不用,终是让人叹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志未酬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10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