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大剂是什么

膨大剂是什么,第1张

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别名为KT30或者CPPU,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其对人体无害。

膨大剂,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俗称“膨果龙”,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植物激素类化学物质。常见膨大剂有氯吡脲,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简称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属苯脲类物质,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由瑞士Sandoz公司最早研发,由东京大学药学部的首藤教授等发明。

扩展资料

“膨大剂”“助长剂”等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人工仿造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叶志华研究员表示,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在农业生产上使用,通过调节作物的生育过程,以达到稳产增产、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目的。

按照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管理范围,只有取得农药登记并获得生产许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才能进行生产、经营和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膨大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真相”

“膨大剂”指的是能促进植物果实细胞分裂与伸长,使果实增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叫“大果灵”或“膨大素”。目前,常用的膨大剂是氯吡脲,它能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及器官形成,从而增加果实重量,常用于西瓜、猕猴桃、葡萄等水果生产。

膨大剂对人体健康没有害处,但是如果使用过多,会导致果实出现畸形和裂果的现象,膨大剂的学名为氯吡苯脲,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对植物有着促进生长的作用,能使果实快速成熟和提高产量。

膨大剂有什么害处

膨大剂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害处,它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性较低,残留量也低,果实上检测不到膨大剂的存在,但是膨大剂如果使用过多,会导致果实出现畸形、掉落和裂开的现象。

膨大剂品种介绍

膨大剂的学名为氯吡苯脲,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别名为KT30或者CPPU,属于植物激素类化学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研发,之后引入中国,在我国使用广泛。

膨大剂应用情况

膨大剂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较为广泛,对柿子、甜瓜、苦瓜、西红柿、西瓜、桃子、李子、葡萄、苹果、杏等作物具有作用,能够促进植株细胞分裂,使果实更为肥大,增加果实产量。

膨大剂使用注意事项

膨大剂需要根据说明书上的用药时期、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以免导致果实生长不良,并且较为常见的膨大剂分为氯吡脲和赤霉酸,其中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作物上,赤霉酸用在柑桔等作物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91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