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在清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蛮荒搜神记2023-02-09  84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待。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科举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不考科学技术知识,还有科举考试的方式是八股文,于是,科举考试最大的弊病,就是扼杀了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明清特别是清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应当说科举制度没有与时俱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进行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乡试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而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殿试则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扩展资料:

考试科目:

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考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288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