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优先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优先”战略,即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前提。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物质保证。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这是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社会保障。
扩展资料
实现三个优先需要改善的措施有:
1、将投入更多地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倾斜,破除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2、改善教师待遇,必须坚持将提高教师待遇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3、增强教育行业的职业吸引力。
4、在高等教育领域,通过集聚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引领学校高位发展,借助高层次人才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国际视野。
5、努力让教育成为毕业生首选的行业之一,吸纳各类优秀人才从教。具体可以从人才供需比、教师职业的受关注度排名等指标对教育行业吸引力进行考察。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教育优先发展的三个关键指标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 强教。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 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举措: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优 化教育结构。要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 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教育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对全体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现在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业,政府负有义 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必须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对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要这样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收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总之,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