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浙江坐化概括

开普勒望远镜2023-02-09  23

概括:鲁智深听到钱塘江大潮来了,以为是军马厮杀,经众僧解释后明白了钱塘江潮信,记起师傅智真长老的法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知道自己大限到了,就坐化圆寂了。

宋江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宋江与卢俊义看了偈语,嗟叹不已。众多头领都来看视鲁智深,焚香拜礼。

那径山大惠禅师手执火把,直来龛子前,指着鲁智深,道几句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忽然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众僧诵经忏悔,焚化龛子,在六和塔山后,收取骨殖,葬入塔院。

扩展资料:

舍却肉身追求成佛成神的至高境界,在许多宗教中都曾出现过,也被认为是功德圆满的象征。而且这种圆满是很讲究时机的,错过了某个机缘,很可能永远都无法遇到。

深受此思维影响的鲁智深,因为前面的“逢夏而擒,遇腊而执”二言都被印证,对于接下来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自然会深信不疑。

鲁智深是一个面上不守清规戒律之小节,心中却洞悉佛法精华之大智的僧侣,他对于自己视若神明的佛法召唤坚信不疑,必然会坚决执行。

以鲁智深的性格以及他对蔡京、高俅等贪官的态度,后来他也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圆寂算是一种善终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智深

因为鲁智深想起了师傅的话,所以坐着圆寂了。《水浒传》中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的师傅,曾算出他的命运,“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听到潮信后就想到了师傅的话,所以坐着死去了。由此也可见鲁智深是真正的佛家弟子,浑身都充满着佛法。

花和尚鲁智深生性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书中他的经典有,三拳打死镇关西,醉打五台山门,倒拔垂扬柳,野猪林救林冲,二龙山聚义等等。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形象最为鲜明,读者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作者施耐庵也花了大量的笔墨塑造了这个人物,所以他的死法也算是施耐庵精心安排给读者看的。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是倒拔垂杨柳的真好汉。为人豪爽慷慨,大智若愚,生活在北宋年间,渭州(甘肃平凉)人。宋代杭州早就流传着“鲁智深”的传说,当时星罗棋布的“瓦子”里已经有人在说唱关于《花和尚》的“小说”了,这也足够说明“花和尚”鲁智深在当时就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在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鲁智深就已经是宋江部下的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也有描写鲁智深,赞言为:“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通过这两部文学作品可以看到鲁智深的出处,并且这两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和蓝本。

原文: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选自《水浒传》第一百十九回

译文:我平生做人并不做善事,只喜欢杀人放火。现在却忽然顿时领悟到名利都只是虚妄,在这时挣脱了名利的束缚。 自己的困惑像被汹涌的钱塘潮席卷而去,知道了自己是谁,并且也明白了人生的根本。

扩展资料

鲁智深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

后鲁智深随宋江南下征讨方腊,大功告成后,武松、鲁智深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一天,钱塘江大潮来临,鲁智深是关西人,不知道浙江潮信,以为是战鼓响,贼人来了,便跳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

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为何如此?去哪里去?”鲁智深说:“我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听见,吃了一惊,问道:“师父,什么是潮信响?”众僧答:“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

鲁智深看了,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我四句偈言,是“逢夏而擒”,我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我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我问你,如何唤做圆寂?”

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热水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让人烧热水,让鲁智深洗浴。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哥哥,来看我。”

宋江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宋江与卢俊义看了偈语,嗟叹不已。众多头领都来看视鲁智深,焚香拜礼。

那径山大惠禅师手执火把,直来龛子前,指着鲁智深,道几句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忽然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众僧诵经忏悔,焚化龛子,在六和塔山后,收取骨殖,葬入塔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智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272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