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溶解平衡?

什么叫溶解平衡?,第1张

一、溶解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将固体溶质放到某一溶剂中(通常为水溶剂)时,处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或离子,由于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溶剂作用),而逐渐由表及里离开固体表面,并均匀地扩散到溶剂中。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溶解。与此同时,溶质颗粒在溶剂中不断运动,其中有些溶质颗粒当碰到固体表面时,又被吸引而重新回到固体表面上来。这个相反的过程我们叫做结晶。

在物质溶解和结晶过程中,当溶解速率V溶大于V结晶速率时,即单位时间内,溶质进入溶液中的量大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量,则表现为溶解;反之,则表现为结晶。当两种速率相等,即 V溶=V结,此时,溶液的浓度在给定条件下保持不变。在这种体系里,未溶解的溶质和已溶解的溶质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溶液。我们叫饱和溶液。它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动(即溶解平衡为动态平衡);(2)等(平衡时V溶=V结)(3)定(溶液浓度为一定值);(4) 变(改变温度或溶液的浓度,平衡将发生变化)。

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有温度和溶液的浓度。在改变条件时,旧的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又重新建立平衡。这个过程叫做溶解平衡的移动。由此说明平衡状态的存在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且是有条件的。

在一定温度下,若溶液的浓度小于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该种溶液叫不饱和溶液。反之,若溶液的浓度超过了饱和溶液的浓度时(亚稳状态),这种溶液叫做过饱和溶液。把在高温下,不含有固相的饱和溶液小心冷却,若无结晶析出,则该溶液在这个温度下是一个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一个不稳定的体系,当加入溶质的小晶体(作为晶种)或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壁时,都能引起过饱和溶液中过量溶质结晶析出.

硫酸铜晶体的析出是一个放热反应;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变小,饱和程度降低,即不再饱和。

溶解平衡的特征

1、溶解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溶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的特征:溶解平衡同样具有:逆、等、动、定、变等特征。

溶解平衡的表达式:MmAn mMn+(aq)+nAm-(aq);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外因:浓度、温度、同离子效应。

3、溶度积规则: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对于AmBn型电解质来说,其溶度积的公式是:

4、沉淀的生成: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或加入某些沉淀剂实现。

沉淀的溶解:

(1)生成弱电解质。如生成弱酸、弱碱、水或微溶气体使沉淀溶解。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利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电解质离子浓度的方法使沉淀溶解。

(3)生成难电离的配离子,指利用络合反应降低电解质离子浓度的方法使沉淀溶解。

5、沉淀的转化:沉淀的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溶液中的沉淀反应总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简而言之,即溶解度大的生成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小的生成溶解度更小的。

溶解平衡就是指难溶物(溶解度很小很小的物质,但不是一点不溶)在水中微弱电离和电离出的离子又生成固体的速率相等的状态;定义溶解平衡常数K稳、k不稳

以AgCl为例, 它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方程是 AgCl(s)==Ag+ + Cl - (注意一定要加那个s 不然变成电离方程式了),K稳=(Ag)*(Cl)/*(AgCl) k不稳*k稳=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72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