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斗,石的换算?

升,斗,石的换算?,第1张

古代重量单位有的称为升,有的称为石,也有的称为斗。

在古代一升米大约四斤左右。升斗为容积计量单位。一般都是1斗为10升。不同的品种每升重量不同。一般都认为是谷子1升1.25斤。那么就是13.75市斤。是220两。

shi石,表示重量,一升为二斤半,一斗为二十五市斤,一石为二百五十市斤;当石念dani时,表示体积,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基础介绍

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度混乱。战国后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乱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秦、隋统一全国后,都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

唐,宋,元,明,清,民国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极为混乱。民国虽曾颁布度量衡法,统一度量衡,但全国度量衡单位制终未统。

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所以5升斗就相当于是31.25千克。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距今约700年前的元朝,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旁建立黑城,引水灌田并屯田种粮积谷.负责管理国家粮库的官员,对每次出入粮库的粮食重量,有著精确到粒米的详细记录.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通过对黑城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一批元代粮库登记账册,引起我国计量考古部门的关注.据内蒙古考古专家李逸友先生所著《黑城出土文书》:元惠宗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黑城广积仓收入税粮“小麦九升九合六勺五抄二作,大麦四升九合八勺二抄六作”,精确到五位数.记账人为“广积仓副使”,监证人为“广积仓监支”.在另一份出土文书《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粮税文卷》中,记载国库收入粮食“小麦一千一百五十八石四斗五合二勺二抄四作九厘;大麦三百一十五石五斗七升三合七勺九抄六作五厘”,从石以下更精确到六位数.

元朝的建立者入主中原以后,对农业生产和牧业生产一视同仁,经常劝课农桑,以五十户为一社,每社选老农“专一照管本社之人务勤农桑,不至惰废”(《通制格例》).在中国历史上四部农书中,有两部产生在元代.当时,全国有人口五千余万,超过以往历朝历代的人口数量,粮食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

为了巩固农业基础,防止社会动荡,元朝政府在各地设立粮仓,以储备粮食,还设有“惠民局”和“养济院”等社会福利部门.为了管理好国拨、国收的粮食,也为了小麦与大麦的互相折算,元朝设在北部边疆的粮库管理官员,在登记账册上使用了精确到五六位的登记方法.这些宝贵的、距今近700年前的粮食登记账册,对於我们研究古代计量法度,节约每一粒粮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1、将离合器脚踏板踩到底。

2、将变速箱置于空挡。

3、按下曲臂器开关。

4、曲臂指示灯亮起。

5、将升降杆拨动到举升位置权。

6、车斗升起。

7、将升降杆拨动到中停位置,车斗在中途停下。

8、升降杆拨动到下降位置。

9、车斗就下降了。

扩展资料:

1、不可在满载举升中途突然将升降手柄推向“下降位置”。

如发生此操作失误,车厢猛然冲下,会给车架带来很大的冲击力,甚至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应尽量避免上述操作,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也必须小心操作,尽量放慢降落速度,必须切忌勿猛然将车厢落到底。

2、不可使用猛提车—猛刹车卸货。

由于猛提车的惯性力很大,极易造成车架永久变形、车厢和付车架开焊、烧油泵或破坏密封圈、破坏液压缸等损害,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严重者还会出现翻车事故。所以一般自卸车禁止举升时行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71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