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京师,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面积最大时期近百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但就是这座规模宏大的帝都,当时修建只用了短短的9个月,论施工周期,就是放在现在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也相当不易。
杨坚是北周的“大兴公”,在刘昉、郑译等人的帮助下,通过宫廷政变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住在北周的长安城中,当时北周旧都长安城是在原汉长安城基础上修建的,由于建都时间长,排水严重不畅,污水聚而不泄,地下水遭到污染,水质咸苦不可饮用,宫阙之间,多有人家,公私不便,且老长安城毗邻渭河,有被水淹的危险。隋文帝杨坚随决定令建新都。按照杨坚的原话解释就是:“旧城从汉,凋残日久,屡为战场,旧经丧乱。今之宫窒......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众所聚。”
杨坚看中的地方就是汉长安城以南的龙首塬,杨坚说:“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此地有个杨兴村,杨家将铠甲挂在村口大树上说:“就是这里了”。所以隋朝的大兴城又叫“杨家城”或“杨甲城”。隋开皇二年六月,隋文帝杨坚以龙首原宜建都邑而下诏,营新都副监宇文恺为工程现场总负责。施工的顺序是:“先筑宫城,次筑皇城,次筑外郭城”。
在确定选址后,首先就是拆迁移民、征集工匠。皇命一下区域内原来之居民及其祖茔悉数移走。全国总动员,举国工匠丁夫齐聚京都。地征了,工匠到了,最难解决的就是建筑材料。为了赶进度,建筑材料多就近取材,如取终南山之檀柘,或采鄠县杜地之通天竹,以供其需。但建筑材料所需巨大,就地取材也是杯水车薪。
为了解决建材困境,宇文恺施工材料采取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政策,就是将老长安城的建材拆下来用作新城的建设。唐人张玄素曾亲见建造之场面,说道:“隋室造殿,大木非随近所有,多从豫章宫采来。”如大兴城隋朝太庙建材就是拆了北周宇文氏太庙建起来的。修真坊南门门板直接用的就是北周太庙门板。新城的城砖直接就是老长安城扒下来的。
正是因为新材与旧材并用,大兴城只用了短短9个月时间就已经建成。新城东西18里115步,南北15里175步,墙高一丈八尺。皇城之内共计110坊。开皇三年三月,新都建成,宫城命名为大兴宫,都城命名为大兴城。隋文帝常服入新都,大赦天下。李渊起兵造反,攻大兴城建立唐朝,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改大兴宫为太极宫。
隋朝时期修建的大兴城就是唐朝的长安城,在东南龙首山建立的新都城。隋文帝登基后的第二年就以汉长安成凋残日久为由建立新都城,隋炀帝登基后修建了大兴城也就是唐朝的长安城,修建新城的原因就是汉长安成水污染严重环境太差,因此才要修建新的都城。
西安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都城之一,从汉代时期到唐朝几百年朝代的都城都将都城定在长安城。但是汉代长安城与唐朝长安城并不是一个,隋文帝修建新长安城也就是大兴城,唐朝建国后就将都城设立在大兴城,并将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也就是现在大家知晓的长安城。
汉长安城并不是王朝修建的而是一座依靠自然力量逐渐发展起来的大都城,也正是这样导致这座城市没有完整的布局,市坊也混乱不堪。百姓居住的区域与皇宫县衙相互交错。而隋文帝又是一个注重立法与格局的人,自然是对汉长安城这样混乱不堪的局面不满意,于是让当时最出名的建筑大家宇文凯给新都进行从新设计,设计大兴城也就是唐长安城。
不只是布局问题还有环境的问题,汉长安城是一座自然发展起来的都城,几百年的发展使得人口众多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问题十分的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连皇帝的饮水都是臭的。夏天整座城市都弥漫着恶臭味连皇宫中也被恶臭环绕,身为九五至尊的人自然是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
汉长安位于渭河的南面,当时渭河的流向也正在渐渐的向南部转移,遇到雨季时汉长安城随时都会被淹没。大兴城修建好了以后隋炀帝就迁都至大兴城,唐朝以后将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汉长安在唐末年时被拆现如今之留下遗址。
隋朝的首都是大兴城(今西安)。
581年,杨坚将都城定为在长安城,但因为当时汉代长安城年久失修,所以不得不考虑重新设计一个新的城市。最后选择在汉长安城东南的龙首原南坡兴建新都。杨坚在建立隋朝之间被奉为“大兴公”,新都于是便取名为“大兴城”,寓意永远昌盛繁荣。
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政治方面: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科举制使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军事制度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三省六部制,政事堂,科举考试。
经济方面: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开始实行租庸调制,开凿的大运河,经济曾一度繁荣,为唐的封建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唐朝前期,封建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唐后期,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使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两税法也没有能使经济复苏,但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