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先生是雍正的幕后导师,他不需要出面,只需听一听朝中的局势,就能运筹帷幄。雍正在还是四爷的时候,对于邬先生是十分尊敬的,他的建议,四爷也会照着去做。但是当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他对于邬先生的存在却开始忌惮了,甚至可以说,对这位功臣雍正是比较冷淡的。
邬先生自己都承认自己是个阴谋家。邬先生表面上教授雍正的是帝王之学,而实际上却是将一个看上去没有希望的皇子慢慢辅佐成了皇帝,再激进一点就是造反了。雍正登上皇位,邬先生不仅仅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也能获得一种掌控全局的成功感。但对于坐稳了皇位的雍正来说,邬先生就比较可怕了,如果邬先生被拉入了其他人的阵营,那么下一个倒台的会不会是他自己呢?
邬先生的才智是可怕的,因为驾驭不了的皇帝必将被他反噬。雍正在被传位之后第一个找的就是邬先生。邬先生给予雍正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是巨大的,在雍正无助迷茫的时候,他总是一语点破梦中人。而雍正将他喊来看似是想要报答他,实际上他却是想要稳住他试探他。
雍正说:你的名分我已经想好了。而雍正真的想好了吗?突然起用一个一直隐形的角色,不就是毁掉自己一贯示人的忠心辅佐太子一心孝敬康熙而无心帝位的形象吗?不用的话,那邬先生一气之下报复他怎么办?他若是辅佐另外的人不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了?
邬先生十分知趣,给了皇帝三个理由告诉他自己一定要隐退。第一,他身有残疾,做大官怕是形象上不好看。第二,他只懂得阴谋论,不懂得治国之道。第三,他说起康熙当年镇压他,现在雍正一上台就给他大官做,多少有些不尊重先皇的意思。雍正一颗心马上放了下来,准了他的半隐。
邬先生隐退之后,是不是还会出来给雍正出谋划策,这种大隐隐于世的生活,大约才是他真正追求的自在。
说到邬先生的结局,还要说起另一个人就是秋月。邬先生是真心喜欢秋月的,但是秋月是年羹尧的妹妹,邬先生很清楚她未来一定是要嫁给雍正。雍正喜不喜欢秋月没关系,但是他觉得不会允许手握重权的年羹尧跟邬先生搭到一块儿去。事实也证明了,邬先生因为这个当断即断的决定,也让自己在清洗年党的风波之中逃过一劫。
邬先生对雍正的把握确实太准确到位了,并非说他能准确判断出年羹尧的结局,而是雍正平衡左右手下的想法完全在邬先生的预料之中,他的理智完全战胜了情感。
雍正王朝之中邬先生神机妙算学究天人,更是算无遗策,属于是诸葛亮式的人物,可谓是老四登上皇位的隐性第一功臣!
在雍正王朝第一集中,就对邬先生有个大概交代,通过老四和年羹尧的对话,及其年秋月的话来看,邬先生是坐了十年牢,受湿气太多,因此落下病根,腿瘸了,所以需要用热水烫脚,还是老四让年羹尧救下了邬先生,不然他恐怕都出不来了。
邬先生的来历
首先邬先生当年是一个大才子,因为科举之事写了一篇犀利文章讽刺朝廷,所以被下入死牢长达十年之久,更是因此腿落下了病根,成为了瘸子。
而且不是老四授意年羹尧救邬先生,恐怕他就要老死于牢中。
当然电视剧对于邬先生的交代有些模糊不清,使人有些捉摸不透。
但是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参考,那就是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原著小说雍正皇帝。
在雍正皇帝小说之中,邬先生是无锡有名的才子,中秀才中举人都是头名,康熙三十六年,他去南京参加考试,自认为不是五魁之例,也在前十之内,结果皇榜一发,他居然在末尾。
邬先生当然不甘心了,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是主考左玉兴和副主考赵泰明都是捞钱能手,是大肆接受贿赂,邬先生没有孝敬人家,自然是排名往后靠了。
天下第一师爷——邬思道——从电视剧《雍正王朝》看“邬先生”的生存哲学
一、邬先生何许人也。邬思道,字玉露,清代浙江绍兴人。自幼喜好读书,但科举不得意,为生存计,以游幕为生。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是以雍正府中少主子老师的身份出场的。由于雍正尊称其为邬先生,包括当皇帝后仍然使用这一称呼,所以书中所有人物都尊称其为邬先生。(详情可查看二月河著的《雍正皇帝》一书)
二、邬先生摆谱。邬思道是在年羹尧家的后院登上荧幕的。年羹尧向雍正汇报,这个邬先生性格怪异,来了后一直不声不吭,虽然有点才华,但是恐怕也难以担任少主子的老师。雍正微微一笑,说:“他若是性情太好,我还不请了呢。”然后安排年羹尧,将其送到北京府上去。待办完事后,再同他见面。并且指定由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一路侍候。雍正为什么这么安排?就是因为雍正知道。大凡有大才华的人,性格必然怪异。否则怎么会有“恃才傲物”这一说?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一个人到别人府上当老师,一定会尽快的展现自己的才华,让主人家感到自己没有聘错人。邬思道却反其道而行之,到了府上既不教少主子的念书,又不同别人说话。福晋也拿他没办法,想把他辞退掉,但又不敢,毕竟他是雍正请来的。就只能安排两个人侍候他,打算等雍正回来后,再把他辞掉。
邬思道为什么这么做?目的有两个:一是故作神秘;二是传达一种态度——你们没资格同我说话。说是两个目的,其实就是一个——自抬身价。邬思道这一策略应用的非常成功,雍正专门为弘时和弘历搞了一个拜师仪式,表达了十足的诚意。这让邬思道很受感动。
三、邬先生借尸还魂。古时的读书人,都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渴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邬思道也不例外。但由于其科举失意,不能取得功名,实现人生抱负,只好屈居幕府。与其说邬思道做幕僚,为雍正帝出谋划策,帮助其登帝位是为生存计,不如说是邬思道“借尸还魂”,曲线施展自己的政治策略。
第一策,支持雍正接任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邬思道为雍正详细分析了借款官员的情形,建议雍正接下这个差事,即便做一名“孤臣”,也要为康熙分忧,以此加重在康熙心目中的位置。雍正认同了他的观点,并采纳了这一策。
第二策,教雍正子弘时和弘历背康熙书作和一生功绩。邬思道让弘时和弘历背康熙写的《日讲易经》,在康熙打猎前背康熙一生猎杀的猎物数目。乍一看是在拍康熙马屁,实则不然。成大事者以寻求接班人为第一。康熙一直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感到自负,雍正让自己的儿子学习康熙的著作,实际上是表明雍正肯定康熙的“文治”,认同康熙的政治主张,认同就一定会不打折扣的贯彻实施;熟记康熙一生猎杀的猎物数目,实指肯定康熙一生的“武功”。两者结合,继承认了康熙是大清“第一巴图鲁”,是英雄伟人,又表明自己是在深学康熙的“文治武功”,让康熙认为雍正就是自己最合适的“接班人”。这一策借弘时和弘历之手为雍正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再次加重砝码。
第三策,教雍正安排李卫监视年羹尧。年羹尧火烧江夏镇后,雍正担心尾大不掉,起了杀心。这个时候,邬思道建议雍正留下此人,年羹尧的杀伐果断将来还会有大用场,不能自断臂膀。火烧《百官行述》后,康熙升年羹尧为四川巡抚,并进行接见。这时,邬思道又未雨绸缪,提醒雍正警示年羹尧,防止年在放任封疆大吏、大权在握后乱说话,泄露剿灭江夏镇的事,给雍正带来被动。并暗示雍正派李卫监视年羹尧,为以后平西北乱事保留了人才。
第四策,建议雍正顾全大局力保胤褆出任大将军。西北战事吃紧,雍正准备推荐老十三胤祥担任大将军,出来带兵。这时,邬思道为雍正详细分析西北战事情况,并且点明,西北用兵,看起来打的是兵马,实际打的是钱粮和后援。傅尔丹的兵败实际是由于朝廷逼迫冒进和胤祀、胤褆为了争夺兵权而撤肘。康熙正是看明了这一点,心里已经默认由胤褆出任大将军王。建议雍正为朝廷大局考虑,力保胤褆担任大将军,打赢西北战事;同时,让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调配粮草,制约胤褆大军。这一策攻守兼备,既为雍正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再加砝码,也控制了胤褆,让其远离康熙,落在自己掌控之中。也是从现在起,雍正感到邬思道可怕,连康熙这样深不可测的人都在机算之中,起了杀心。
第五策,为生存抛弃儿女私情。邬思道喜欢年秋月,年秋月也喜欢他。当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后,雍正为加强对他的控制,纳年秋月为妻。邬思道知道自己不能左右这个结果,也不能去向雍正提出自己意见,只能以月亮挂在天上,无法触及为喻,暗示年秋月,心离月很近,却无法在一起,凄然的选择了放弃。
第六策,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借“老爷子与一大家儿子” 的故事为雍正提出“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策略,最终为雍正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将皇帝之位传给了雍正。
四、邬先生全身而退。雍正当上皇帝后,邬思道料定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又过于精明,遭雍正皇帝忌,性命难保。于是在雍正假意挽留自己时,向雍正陈述自己的“三忌三不可用”,借以说明自己是个废人罪人,蒙雍正对自己言听计从,自己的才智已全部耗光,无一用处,打消雍正顾忌。
聚光灯下。邬思道暗示雍正将自己安排到李卫那,表面上看是为了生活无忧,实际是因为他知道只有在李卫那,才能让雍正放心。李卫是雍正最信任的人,一定会将自己的情况时刻报知雍正。雍正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同意让邬思道退隐,既让自己不背上“兔死狗烹”的千古骂名,又通过李卫监视了邬思道,让他时刻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中,继续为自己出谋划策,一举多得。在西北战事再次吃紧时,李卫采纳邬思道的意见,推荐年羹尧当大将军,证明了雍正决策的英明。
金蝉脱壳。第一步,在田文镜清点库银遇到麻烦时,为田文镜出主意,并开出每年8000两银子的幕酬,让田文镜觉得自己就是个急功好利的势利小人,打消田文镜的顾虑。借为田文镜当幕僚之机脱离李卫的视线。第二步,在田文镜因黄河发大水,抗洪忙的不可开交之际,寻田文镜要所欠幕酬,故意惹恼田文镜下逐客令。然后就坡下驴,逃之夭夭。此后,在雍正在世时,再也没有出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精明无过邬思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