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谱的历史渊源

青云谱的历史渊源,第1张

八大山人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并有用“飞剑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的说法,这也是亥处现存唐桂的由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牒可据,从此改称“青云谱”。

青云谱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院。相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到此开基炼丹,创建道场,“炼丹成仙”。西汉时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晋朝许逊治水也在此开辟道场,始创“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观”,从此正式形成道统,属净明道派。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又易名为“太乙观”。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赐名为天宁观。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前来访求先贤遗迹,很赏识这里的山川风景,于是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改名为“青云圃”。从此,八大山人便成了青云圃的开山祖师。后人还建立了“正开山祖道朗号良月文号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八大山人从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往返于南昌城与青云谱之间,青云谱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定居青云谱,约在三十九岁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八大山人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

明末清初,明代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朱良月(即朱耷、画名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即牛石慧),因厌恶世俗隐居于此,出家为道士。后人慕其贤,集资改建为青云圃,后又将圃改谱。

青云谱区属于南昌吗?

属于南昌,是南昌市下辖区。

青云谱文化

青云谱区自古就有“城南胜地、人世蓬岛”的美誉,拥有以陈云旧居和江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象湖和梅湖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为代表的“蓝色”文化、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墨色”文化、以徐孺子和梅福等历史人文为代表的“古色”文化,是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城区。

近年来,青云谱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八大山人》电影成功拍摄上映,并于2016年10月22日在中央6套播出《神韵青云谱》一书成功入选“全国优秀作品”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大法官梅汝璈》获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广播剧奖“梅湖墨香”特色书画展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被评为“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本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建设“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的步伐也越走越快。

名人文化是扩大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青云谱区正积极筹备建设梅汝璈法官教育基地和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文化广场,利用这一系列独有的文化名片,吸引和聚集各地艺术大家、创意人才、风投机构、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关注和投入,加快推进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64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