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再读书的全诗内容是,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这是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写给其弟曾国荃的一副对联。彼时曾国荃被削官职,勒令其省亲回家,意志未免消沉。临别之际,曾国藩赠与其以上格言。勉励其能在连年征战之后好好的读书,修身养性,再作大为。而如今这幅对联已成为无数商界人士的座右铭。
曾国藩骨气
曾国藩家境并非门楣显赫。不过是区区一户农耕之家。但他硬是凭着自己不服输的韧劲儿和满腹经纶的学识,成为了晚清第一重臣。纵观曾国藩一生,历经七次坎坷,后来围剿太平天国。也曾屡战屡败,但他不畏非议,屡败屡战,最终取得胜利。活得有骨气,才能不畏风雨,不畏坎坷。才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永葆前进的动力。
百战归来再读书的全诗内容是,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这是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写给其弟曾国荃的一副对联。彼时曾国荃被削官职,勒令其省亲回家,意志未免消沉。临别之际,曾国藩赠与其以上格言。
勉励其能在连年征战之后好好的读书,修身养性,再作大为。而如今这幅对联已成为无数商界人士的座右铭。
曾国藩早年经历
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道光六年(1826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道光十二年(1832年),考取秀才。
道光十四年(1834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道光十五年(1835年),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勉励其能在连年征战之后好好的读书,修身养性,再作大为。而如今这幅对联已成为无数商界人士的座右铭。
不是诗,是对联。
上联:千秋邈矣独留我,下联:百战归来再读书,这幅对联是清朝时期曾国藩给他的弟弟曾国荃写的。
当时曾国荃被削官职,勒令其省亲回家,意志未免消沉,临别之际,曾国藩赠与其以上格言,勉励其能在连年征战之后好好的读书,修身养性,再作大为。
赏析:
曾国藩这两句诗写得气象雄浑,而曾国藩的一生,也不愧为读书人的光辉典范。
他以一个读书人的身份,成为百万湘军的最高统帅,在炮火纷飞、戎马倥偬之际,还把读书当作日课安排,他的日记中有详细的记载。能做到这一点的世间有几人!
其对于学问孜孜追求的精神,不仅令吾辈佩服不已,更令今人汗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