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是什么意思


到此一游的意思是到这个地方来游览了一次。

到,汉语一级字,读作dào,最早见于金文。《说文》:“到,至也。从至,刀声。”本义是到达。到作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达到了目的,由到达的意义引申而来。“到”在近代,又有去、往的意思,后面常带处所宾语。

出处:

《论语·季氏》:“民到于今称之。”

《诗·大雅·韩奕》:“蹶父孔武,靡国不到。”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逾岭到所任,低颜奉君侯。”

有关词语:得到、迟到、想到、等到、到头、到达、直到、见到、来到。

此(读音c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甲骨文。本义指脚踩人,一说指人站立之地,一说指停止。后引申为这、这个、这里等,与“彼”相对。

出处:

《诗·周颂·振鹭》:在彼无恶,在此无斁。

《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唐·李白《去妇词》:及此见君归,思归妾已老。

有关词语:此刻、此时、此处、因此、彼此、从此、此后。

游(拼音:yóu)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在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中写作“斿”,模拟一子立于旌旗之下,后加上“氵(水)”旁成为“游”字。“游”的本义一般认为是旗帜的垂饰,读liú。后转指水流,引申为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游”也指河流的一段。人或动物在水中活动也称为“游”。“游”有异体作“游”,指游玩、游览,引申为有目的的旅行,多指求学或求官,又引申为交际、交往。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就其浅兮,泳之游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闲意。”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这个陋习的开山鼻祖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因为大闹天宫而被玉皇大帝派兵追击,但是由于孙悟空的本领太强,所以一众天兵天将皆奈何他不得,于是玉皇大帝只能请来如来帮忙。如来受邀前来之后并没有直接对孙悟空使用武力,而是事先进行了一番辩论,之后两人又定下一个赌约。该赌约的内容就是孙悟空能够跳出如来的手掌心。

孙悟空为赢得这个赌约使出了看家本领,在如来的手掌心中翻了一个又一个筋斗云。在翻了好一会儿之后孙悟空终于看到五根肉红柱子,他满心以为这便是尽头,所以觉得甚是高兴。心情愉悦的孙悟空先是拔下一根毫毛变作浓墨双毫笔在其中一根柱子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完之后尤觉得不够保险,于是又在第一根柱子处撒了一泡尿。

待孙悟空重回如来跟前将自己赢了的消息告知对方时,如来却说他始终不曾离开过手掌心。孙悟空自是不信,于是如来便让他看了之前他自己留下的字样。孙悟空看完之后便反应过来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他便想要逃离如来手心。但是如来却不给他逃跑的机会,手心一翻便化作五行山将孙悟空压在底下。孙悟空就这样在五行山下待了五百年,直到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途径此地,他才被救出来。

这便是“到此一游”四字的最早出处。其实古代文人外出游历时也喜欢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其中有不少诗句都是直接写在墙壁或者柱子上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到此一游”出现之前,其实古人也有“留名”的习惯。不过这并不代表“到此一游”的行为是可取的,毕竟时代早已不同。在现代人看来“到此一游”行为就是没有道德素质的表现,所以为了维护自己以及国家的形象应该彻底杜绝这种行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255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