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韩愈《赠张籍》
示例:
1: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棒打洪教头”
2: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少顷,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渐趋集,约略检点,三停里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丧失一半;正在垂头丧气,忽见一人踉跄奔入,……”
近义词:蹒跚(pán shān)、趔趄、跌跌撞撞、晃晃悠悠、摇摇晃晃。
字义:踉(liàng):跳跃〔跳踉〕。
跄 ( qiāng) 形容行走合乎礼节。
踉跄,指的是走路不稳,也作_踉。
【拼音】liàng qiàng
【出处】唐·韩愈《赠张籍》:“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
白话释义:你来时喜好大声呼喊,跨出门槛时却走路不稳、跌跌撞撞。
【例句】
1、一个踉跄,险些跌倒。
2、正在垂头丧气,忽见一人踉跄奔入。
扩展资料
一、踉跄的近义词
1、蹒跚 [ pán shān ]
释义: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出处:宋·陆游 《戏作野兴》诗之四:“客散茅檐寂,蹒跚自闭门。”
白话释义:宾客友人早已离开孤寂的茅檐下,只留独自一人在门前行步缓慢,往来徘徊。
2、趔趄 [ liè qie ]
释义:意思是由于某种原因,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出处:元·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不觉地身趔趄,不觉地醉模糊。”
白话释义:不知觉地身体歪斜、脚步不稳,不知觉地晕醉不醒、头脑模糊。
一、踉跄的反义词
1、矫健 [ jiǎo jiàn ]
释义:指强壮健力,英勇威武。
出处:明·李东阳 《序》:“先生少有能诗名,其为辞峭拔矫健,不犯尘俗,不蹈袭前人陈迹。”
白话释义:先生年少之时就很会写诗,诗文措辞言语犀利、风骨雄健,不落世俗的套路,不抄袭先人的作品。
2、矍铄 [ jué shuò ]
释义:形容老年人身体好、精神旺盛的样子。
出处:宋·苏轼《入峡诗》:“矍铄空相视,呕哑莫与谈。”
白话释义:三峡人民年龄都大了,由于时间和教育差异,只能相对视,难以相互表达和沟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踉跄
踉跄的意思: [liàngqiàng]走路不稳:他~了一下,险些跌倒。
踉跄百科解释:踉跄,指走路不稳,也作蹡踉。出自《赠张籍》。
踉跄的详细解释: 踉跄 [liàng qiàng]见“踉蹡 ”。
踉跄的近义词: 蹒跚 踉跄造句:1、武松提着哨棒,踉踉跄跄走上景阳冈。
2、老人拄着拐杖,踉踉跄跄地来到医院。
3、他看见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走了出去。
4、看到你踉踉跄跄的走过来我就知道没有什么好事。
5、踉踉跄跄不是一个男人应该有的表现。
6、他喝多了酒,脚步踉踉跄跄的。
7、当他停了这个消息之后就踉踉跄跄得走回到寝室来了。
8、走了好久,他才踉踉跄跄地走进公司所设的临时办公处。
9、他喝醉了酒,走路踉踉跄跄的,你把他扶回家吧。
10、我真心的看不起你这种踉踉跄跄的行为。
11、他喝醉了酒,踉踉跄跄走出屋去。
12、黑夜中他踉跄着向家里走去。
13、雨后,醉鬼踉踉跄跄的走在泥泞的街道上。
14、从远处踉踉跄跄地走来一个人,他手中握着一把扇子,另一手拿着一个酒瓶,嘴里嘟囔着不清不楚的话。
15、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16、母亲踏着的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他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17、想着那次打过他,他并未生气,亦未惊讶,只是怔了怔,便又重新跪好,愣怔着翻过手掌,已经泛红,大脑一片空白,急急忙忙的转身踉跄走开。
18、你看那人走路踉踉跄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