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登月有哪几次?

人类登月有哪几次?,第1张

人类先后登月6次。均是美国人完成的。

1、第一次:1969年7月20日。奥尔德林手控登月舱在月面“静海”的一角平稳降落,登月获得成功。第一次近距离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对科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2、第二次:1969年11月19日。“阿波罗12号”任务总共带回来超过70磅(约合32公斤)的月球岩石样本,科学家利用这些月球岩石去研究月球的历史和构成。

3、第三次:1971年1月31日。进行了两次太空行走,时间为9小时24分钟,第三级降落在月球上,采集了42公斤的物质,首次使用手推车来运输岩石。

4、第四次:1971年7月26日。宇航员驾驶的历史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他们一共收集了约7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使用科学仪器模块(Scientific Instrument Module,SIM)中的全景相机、伽马射线光分计、绘图相机、激光高度计、质谱仪以及任务后发射的子卫星等等设备对月球表面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5、第五次:1972年4月16日。“阿波罗”16号溅落在太平洋上。它此行从月球上带回200多磅重的岩石。宇航员约翰-W-扬和查尔斯-M-小杜克在月球上度过了71小时,创造了世界纪录。与此同时这个机组的第3名成员托马斯-K-马丁正乘坐指挥船绕轨道航行。

6、第六次: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登月舱于1972年12月降落在金牛座利特洛峡谷,两名宇航员在那里工作了三天,并采集了243磅的岩石。这是阿波罗计划中最后一次任务。

扩展资料

中国目前还没有把人送上月球,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计划,中国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 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

嫦娥一号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嫦娥一号星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的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二号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嫦娥三号

中国航天人前进的步伐之快,总是出乎意料。当国人为神舟十号圆满成功的自豪感依旧回荡在心田时,嫦娥三号又整装待发了。

漫漫太空路,悠悠中国梦。公元2013年的天空,注定要给国人留下更多难忘的记忆。这一年的初夏,神舟十号两次对接天宫一号,中国首次太空授课赢得了世界的喝彩。这一年的初冬,嫦娥三号将实施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这将是中国深空探测的又一新起点。

11月2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作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嫦娥三号12月初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将首次实施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月球,我们来了——嫦娥三号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这一次,中国航天器将真正实现“落月”。

嫦娥落广寒,九州同梦圆。仰望夜空,华夏儿女期待着中国航天这历史性一刻的到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月

人类成功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就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实力展开了激烈对决。其中在探索太空方面,这两个国家亦是竞争激烈。其中苏联这方,先美国一步成功将人造地球卫星以及航天员送入太空,从而成为这两场太空竞赛的第一名。苏联拿下这两场比赛第一名的时间分别是1957年10月与1961年4月。而在这两个时间的间隔之中,苏联还曾在1959年成功开启了人类对月球的初步探索,此次探索便就是名为“月球1号”无人探测器的成功发射。该探测器率先实现了绕月飞行。

截止至1961年,苏联在太空领域所取得的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破让美国倍感压力。为此,美国方面于这一年的五月正式公开名为“阿波罗”的载人登月计划。为了实现载人登月这一目标,美国所制定的登月计划共包含四个辅助计划。这四个辅助计划的第一步是发射探测器、接着是发射自动探测器,然后再是探测器绕月飞行,最后则是载人飞船。

在逐一完成这四项辅助计划之后,美国正式开始进入“载人登月”这一重头戏。1969年的7月16日,名为“土星5号”的运载火箭将载有三名宇航员的“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送上太空。这三名首次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宇航员,其中之一是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此人在此次任务中担任指令长。另两名宇航员则在此次任务中分别担任登月舱驾驶员与服务舱(指令舱)驾驶员,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巴兹·奥尔德林与迈克尔·科林斯。这三名宇航员此前都曾参与过“双子星计划”,具体执行的飞行任务分别是“双子星8号”、“双子星12号”以及“双子星10号”。

截止至1969年的7月20日,这艘载人飞船成功进入绕月轨道。而后,科林斯继续驾驶指挥舱沿着绕月轨道飞行,而另两名宇航员则驾驶登月舱登陆月球。当时尚未有人类有过登月经历,所以这两名登月的宇航员亦是承受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出现意外,最后返回地球的可能仅剩科林斯一人。好在最后这两名宇航员有惊无险地在月球表面实现了着陆。而随着他们的成功着陆,人类自此开启登月的新篇章。

人类登月有何意义

人类登月有何意义,登录月球是每一个国家的梦想,这也是自己国家一份成就,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2019年中国实现了首次探访月背,这在人类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下面了解人类登月有何意义及相关资料。

人类登月有何意义1

1、人类登月的意义在于:

(1)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踏上月球的梦想。

(2)是的月球成为了人类探索外部世界的前哨站。

(3)迈出了人类开辟地球之外的生存空间第一步。

(4)为人类寻找地球之外的自然资源打下了基础。

(5)登月主导国取得了相对于别国的太空战略优势。

2、目的

月球与地球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对月球的研究绝对有利于对早期地球环境的研究。

在月球上移民的实践经验也能为向木卫2等地移民提供参考数据,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与浪费,而且在月球的重力小,适宜培育太空农作物,对农业发展也有很大好处。

月球是我们的卫星,而且应该蕴涵着可观的资源,而且月球上没有大自然,因此开发难度也低的多,月球的组成与地球基本相同,因此资源开采技术上的问题也不是太多。

扩展资料:

成就

苏联的月球2号于1959年9月登陆月球,是首个登陆月球的探测器,而美国的阿波罗11号则于1969年7月成功登陆月球,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历史上最早登陆月球的人类。

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1865年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则是人类出现最早有关登陆月球的概念之一。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指2003年3月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起动的月球探测计划。

自古以来,月球一直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传说月壳里有一只玉兔在捣药,有一个叫吴刚 的年轻人在不停地砍树,还有一个美丽的嫦娥 仙女住在广寒宫里……这种种传说故事,都表 现出人们对月球的美丽幻想和向往。

近百年来,随着望远镜不断地发展,慢慢地 让我们了解到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距离地 球大约38万千米,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 月 球转一圈和绕地球公转一圈一样,是27。

3天, 所以在地球上永远都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到了 20世纪,科学家为了探测月球,不停 地努力研究,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发射 了阿波罗太空船,首次成功地登上月球。

带回 月球的岩石及有关月球的资料,真正揭穿了月 亮的秘密,使得人们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 在离地球最近的月球上建立一座永久的城市, 叫做月球上的太空城。

人类登月有何意义2

象征意义的价值

的确载人登月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热切期望,因为载人登月可以充分显示科学技术的领先和国家的强盛发达,如果成功会令国人倍感自豪、扬眉吐气,会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也是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最好宣言。世界上目前只有美国这唯一的超级大国实现过,这一壮举对世界的影响力极其重大,其效果有目共睹,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最重要和最发达的国家。这还只是象征方面的意义。

科学价值

虽然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载人登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更多的是意识形态之争,并且因为科学目标不明确、耗资巨大引来很多质疑,但由此对科学技术到底有多大的促进,对人类文明进步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还真不好估计。

只能说是长久的深远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科学大爆发后新的科学体系刚刚建成的验证实践阶段,很多科学理论极需验证,原子弹和载人登月正是当时验证科学理论的伟大工程。

它们的成功,无论从理论认识上、科学方法上、工艺流程上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新模式,为今后科学的研究和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现代科学工程的序幕,从这个意义上说载人登月具有极高的科学意义。

生存意义的价值

现代宇航之父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有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躺在摇篮里,为了追求新的世界和空间,他们起先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就去征服整个太阳系。”。的确,不管是因为人的好奇心。

还是未来地球不能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石油煤炭等能源枯竭、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因素导致),人类总要走出地球寻找宜居星球,想找宜居星球,首先解决的就是人在别的星球的生存适应能力。

必须人亲自去,不能用机器人代替。载人登月正是人类走出地球的第一步,因为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地外天体,如果连月球都征服不了,何谈去征服整个太阳系?

更何况月球上丰富的核原料氦3,由于没有大气阻挡,太阳风给月球带去大量氦3,所以含量比地球多的多。估计有100万吨,足够人类使用一万年,可大大缓解地球的能源问题。

人类登月有何意义3

1、登月问题与吃饭问题——归根到底是眼光的长远问题

登月中一个常见的攻击问题就是:有些地区的人依然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把登月的钱用来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而登月则费钱又费事。

确实,登月不可能直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是登月绝不是费钱的无用功。归根到底,是决策者在温饱和登月两个问题的平衡。温饱问题缺实需要解决,但是不能只顾眼前问题。我们当然可以把登月的钱用来解决温饱,然而当其他因登月而科技不断发展起来后,我们难道坐以待毙?

2、登月促进科学的发展——它是一国综合实力的象征

实际上,登月虽不能直接解决温饱,但是它在暗中起到了作用:登月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科技的发展。

1、较直接的影响就是结构的设计。登月需要尽可能地降低结构自重,增强负载。但是结构自重的降低,必然会降低结构的强度。这就要求登月结构的设计需要同时满足“轻、强”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要求,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就应运而生了。

实际上,结构的优化设计,较早就始于航空航天行业,真是有了这样的优化设计方发和理论,才能够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登月结构,才能借助于计算机缩短结构优化的时间。

2、另一个影响较大在材料领域。为了寻找轻而强的结构材料,材料科学的科研工作者们不断地研究,各类复合材料被发现,并应用于航空航天。下图为A380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机身上的传统的铝镁合金材料,增在逐步地被各类更加轻强的复合材料所替代。此外,外太空严苛的极端环境,也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登月工程对控制的要求的高。从火箭发射,到进入地球轨道,到变轨到月球轨道,再到软着陆。整个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飞行器的姿态。一个过程出现问题,都是毁灭性的,这就要求在控制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特别是在接近真空的太空中,发动机一点点的推力,就可以让飞行器不停的旋转,想要实现指定的姿态,困难。

4、通讯问题。地月距离约38万km,信号的互相传输如何增加不被干扰?前段时间,印度探月就是由于通讯问题而坠落。通讯一旦被干扰,甚至直接失去,那么地面与飞行器就失去了联系,再也无法控制了。我国为了探测月球背面,率先发射了嫦娥二号,占据了月球的拉格朗日点,为地月通讯打下基础。

5、粮食等其他问题。登月较终是需要人的,人就需要吃喝拉撒。增加宇航员的生命健康,也是登月工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食物的保存、口感等要求,都会促进现有食物的制作和保存技术。更甚一步,登月后,如果能像《火星营救》一样,依靠人类粪便,种植土豆,那么地球上的温饱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宇航员的生理和心里健康,都需要严格关注,从而带动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极端环境下的人体医学。

登月是个系统工程,绝不是一门学科或者一个技术所能带动的,而是结构、材料、力学、医学、通讯、控制等等多学科交叉,共同发展而来的。所以,登月是一个综合实力的象征。

3、登月也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也正是登月带来了各类学科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结构与控制,从而让我们掌握了太空武器相关的技术。我们可以破坏敌方卫星,甚至可以直接从卫星发射激光破坏敌方地面设施。我们可以发射高空导弹,实现精确制导,克服反导弹的威胁。登月可以让我们拥有这些技术,从而有所不惧。

4、登月只是一个起点,人类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是广袤宇宙

我们不仅是为了登月而登月,更多的是战略布局。通过登月,促进我们相关科学科技的进步,能够比别人更早一步,进入太空。要知道,我们人类的未来,不仅仅是地球,而是星辰大海,更是广袤的宇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45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