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年是公元1876年,光绪是清代光绪皇帝年号,起止时间为公元1875年至1908年,光绪元年是1875年,那么光绪二年即为1876年。光绪皇帝的全名为爱新觉罗·载湉,是大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后由慈禧太后一宫独裁。
光绪二年清军一直在边疆打仗,到光绪三年末(1878年1月2日)左宗棠才成功收复新疆。光绪年间发生了重大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等。
扩展资料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事件为戊戌变法,同年,慈禧等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皇帝囚于瀛台,六君子被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发生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光绪帝、慈禧太后等西迁逃难。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同年,李鸿章病逝。同年,清末新政开启。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驾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绪
光绪二年是公元1876年。
光绪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庚子国变等。
光绪帝
不是,这光绪和康熙是两个人,两个年号。光绪二年是公元1876年,而康熙二十六年则是公元1687年。清朝皇帝一共有十二位,按照顺序、年号排:“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太极后正式确立国号为“大清”,之前为“后金”,所以前两位皇帝是没有年号的)。由此顺序可看出康熙排第四、光绪排第十一位。后世习惯以年号来称呼当时的皇帝,例如:"康熙帝"姓名为“爱新觉罗·玄烨”,而其当时的年号是“康熙”。接下来我来介绍下你所问道的这两位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寓意:“万民康宁、天下熙盛”,后世称为“康熙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时间共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其亲政后不久由于实权还掌握在辅政大臣鳌拜手中,因此其用连环计智擒鳌拜,最终掌握实权。而在其后的生年中打下了重要战役、创下了许多伟绩,例如收复台湾、对三番、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等,这显示了其在战略方面的成就,而蠲免赋税、发展经济等又显示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所以说康熙不仅是位伟大的皇帝 也是为出色的战略家、政治家。康熙帝也是为爱好学习的皇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爱好西学,喜欢西方的数学,而且其对西方的天文学与测量学也非常痴迷。可惜在这一点他犯了一个大错误 那就是拒绝将西方的科学知识文化推广全国、散播给清朝的百姓。在这点没做好,这也对接下来的清王朝产生了一定影响,正如一句话所说“治理国家,他是伟大的康熙帝,拒绝西方文明,他就只是个康师傅”。但总体而言,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雍乾盛世”的局面。也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可见其对后世的影响程度,最终康熙帝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享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光绪,年号中“光”指光大”、“绪”指“未竟之功业。”,因此“光绪”意思是“光大未竟之功业”。由于清朝末期以国力衰弱,所以这个年号反映了重振国力的愿望。光绪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立为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四岁登基。由于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了清朝历史上注明的“辛酉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而在这次政变后同治帝即位,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同治帝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而现在继任的“光绪”则成了第二位“傀儡皇帝”。在光绪帝在位的这三十四年也发生了不少事,其名为皇帝,但实权还是掌握在慈禧手中。在其短短的三十八年人生中也发生了不少大事,其中包括“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等等。其中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拒和主战”,最终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农民战争爆发,清军派出630,000人、日军派出240,616人,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这场战役的失败导致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战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随后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但遭到了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反对。随后光绪帝想依靠袁世凯来打击慈禧一方的势力但又被袁世凯出卖,随后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在此次变法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最终光绪帝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