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第1张

意思是:巧言善辩、油嘴滑舌,阿谀逢迎,善于表面做作的人,很少能达到仁的境界。

出处《论语.学而第一》

仁是由人的本性而来,每个人都本自具足的,但因后天的不良习气所染,仁的性德显现不出来了。要先学道,这个道就是《易经》、《老子》里面所讲的“道”,就是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的“道”。

但“道”也不是容易搞明白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讲“德”。《道德经》里就是专门讲“道”和“德”的,“道”是体,“德”是“道”之用,但即便是“德”,还是不容易搞明白,那就只能再退一步,从讲“仁”开始了。

扩展资料: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虽然做到“刚、毅、木、讷”,不一定就是“仁”的境界。但要是花言巧语、善于辞令、矫揉造作,以阿谀逢迎之嘴脸取悦于人,肯定就不是“仁”的境界了,换言之,这种人不厚道,表里不一,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很难与人相处。

比如越王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与人共患难的时候,对人很好,成功了就翻脸不认人,这就是“巧言令色”,是不仁的典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巧言令色,鲜矣仁。是一个汉语短语,出自于孔子《论语·学而》。

巧言令色,汉语成语,拼音是qiǎoyánlìngsè,意思是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出自:

《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花言巧语、甜言蜜语、静言令色、巧舌如簧。

反义词:声色俱厉、推心置腹、直抒己见、辞严义正、疾言厉色、开诚布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35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