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麻的独特风味。
螺蛳粉的味美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
2018年,“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同年,该粉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历史较短,但嗍螺和米粉在柳州传承悠久。在柳州从事40多年文物考古工作的刘文认为,从一个小的方面来说,柳州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就是一段采集食用螺蛳的历史。
主料:米粉(也可以用干切粉),螺蛳,腐竹。[3]
辅料:酸笋,酸菜,猪脊骨,生菜,炸花生米,萝卜干,黑木耳,草果,小茴香,香叶,葱花。
调料:食盐,味精,菜籽油,料酒,酱酒,泡红椒,泡山椒,辣椒粉。
制作方法
把猪骨上的瘦肉切下来下来,脊骨直接斩件。
田螺蛳放到清水里泡1个小时去泥沙和土味,然后清洗一遍。
把材料切成丝和丁,倒些油进锅炸腐竹片(炸腐竹片时油要热,但是要离火炸,不然会焦),之后把炸腐竹剩的油里倒进辣椒粉,制成辣椒油(注意用炸腐竹的余温就可以了,不用加火)。
把猪骨头放到锅里滚汤,水里加入一汤匙米酒,把酸菜丝、酸豆角丁放到锅里炒,加少许油,但是不要放盐。
黑木耳和猪肉(切下来的瘦肉)一起放锅里炒熟并加少许盐。
锅里放油,加蒜米、姜片爆香,然后放入螺蛳炒,再加一汤匙盐、半汤匙香辛料炒2分钟,然后加半碗水,滚了以后放到骨头汤里一起煮。
用田螺肉煲汤并足够1小时,然后把事前弄好的辣椒油也放到锅里(不喜欢吃辣的可以不加)。
再烧半锅水,水里放盐(搅拌均匀,尝起来咸一些),水滚时分别把米粉放水里烫一下再捞起,加入准备好的配料,最后加入螺蛳汤螺蛳粉就完成了。
提示事项
如果没有螺蛳可以随意用其他类型的螺。
螺蛳粉最主要就是靠汤底,汤的味道一定要调好。
制作螺蛳粉准备的圆米粉不是平时的细米粉,而是比较粗的。
辅料可以不加。酸笋,酸菜,炸花生米,萝卜干,葱花可以在螺蛳粉做好之后加入。
如果是干切粉,断面直径约3毫米,要提前放在水里浸泡1小时,并且是用冷水,否则粉煮熟后会断,没有弹性。
如果想让螺蛳粉更美味的话,螺蛳必须是要活的,并且放在水里侵泡2天,在水中投入一块铁,用来促进螺蛳吐泥,既可抑制寄生在螺蛳体内的血吸虫,又能保证螺蛳肉的清甜。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的特产。
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 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螺蛳粉的味美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
柳州螺蛳粉主要以圆条线粉为主,用的是干粉,在煮之前需要浸泡。柳州螺蛳粉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配菜螺蛳肉,用田螺肉或江河中的小螺蛳肉均可,味道都差不多。
最好将螺肉夹些猪肉一同绞碎,拌入香料、老抽、味精、少量汤、糖、醋和生粉。吃前先把米粉置滚水中烫一下,捞起,加入上述菜料、靓汤,撒一小撮芜荽。这种螺丝粉既鲜香又有螺味,爱辣者或加点点辣酱,更是爽口提神。
相关信息
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成功申报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柳州民间的一大创造,其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柳州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螺蛳粉之所以叫做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是用螺蛳熬成的缘故,精心熬制的螺蛳汤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燥、辣而不火、香而不腻的独特风味。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的特产。
螺蛳粉兼有辣、鲜、酸、烫等几种风味。柳州盛产螺蛳,也爱吃螺蛳。柳州人吃螺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柳州人一回到家乡都是在第一时间找一碗螺蛳粉大快朵颐,以解乡思。
螺蛳之名来自汤底,螺蛳粉的汤底是用螺蛳(石螺),猪骨和药材熬制而成,螺肉鲜,猪骨香,辣油飘过满嘴爽。传统的配菜是空心菜或者菜花、木耳、花生、酸笋、腐竹、榨菜、黄花菜、酸豆角,另外螺蛳粉店都有螺蛳蛋和鸭脚。螺蛳蛋是鸡蛋煮熟剥壳后放在螺蛳汤里继续煮成的,吃起来有一些螺蛳的鲜味。
发展历史
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历史较短,但嗍螺和米粉在柳州传承悠久。在柳州从事40多年文物考古工作的刘文认为,从一个小的方面来说,柳州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就是一段采集食用螺蛳的历史。
40多年前,中国考古学者在白莲洞、大龙潭鲤鱼嘴等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螺蛳壳堆积物。“距今约2万年前,居住在白莲洞的‘柳江人’就开始捕捞螺类食用,并学会用火,现在白莲洞遗址内还留下当时原始人‘火烧石螺’的遗迹。”柳州市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馆长蒋金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