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读音是tán chéng。
郯城县为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南临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县、河东区、罗庄区、兰陵县接壤。是山东省南大门、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
郯城建置始于夏商时期的炎国,春秋时期演化为郯国,秦朝设郯郡,两汉时改称东海郡,唐朝改称郯城县。郯城曾长期作为郯郡、东海郡和徐州刺史部等州郡治所,是古徐国文化的发祥地。
旅游资源
东海孝妇冢:西汉年间,位于城东外环路旁,坟冢高五、六米,周长80米,占地近半亩,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墓碑上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绪”的年号,碑文可辨。
望海楼景区:在城东南15公里处,位于红花乡大尚庄村东南约2.5公里的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石峰,巨石错叠,形如石楼。据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出访郯国时,曾与郯国国君郯子到此登楼望海,观看日出,后称为孔子登临处--望海楼。
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在山东郯城县马陵山。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是军事家孙膑指挥齐国军队以少胜多,一举歼灭庞涓所率魏国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
郯读作:tán,声母:t,韵母:an,声调:二声
简体部首:阝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0画
繁体部首:邑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
五笔:OOBH
释义:〔郯城〕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同音字:坛拼音tán
释义:
1、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天坛。
2、用土堆成的平台:花坛。
3、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神坛。
4、文艺界、体育界或舆论阵地:艺坛。
5、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坛子。
郯[tán]
基本字义
〔郯城〕地名,在中国山东省。例如:系是土贼裘甫造反,连败官军数次,攻陷象山,并破郯县,亟请朝廷派将南征。——《唐史演义》(蔡东藩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