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袍为何要露一只胳膊在外面?

藏袍为何要露一只胳膊在外面?,第1张

藏袍要露一只胳膊在外面的原因如下:

第一:这样穿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西藏的温度变化。

西藏是属于高原地区,温度的变化是很大的。而且到了海拔高的地方很可能就有很大的风,会下雪降温,这个时候就需要厚一点的衣服,那么藏族人民就会把外面的藏袍穿好来抵挡寒流。特别西藏昼夜温差也很大,有可能中午的时候大太阳很热,那么藏族人民就需要把藏袍脱一脱,露出一只胳膊会凉快一点。

等到晚上温度降低的时候就可以把藏袍再穿起来,而且西藏的藏袍也不是那么容易穿的,非常的厚重,如果热的时候要脱掉,冷的时候再穿起来,这就非常的麻烦,也不便于携带。所以藏族人民就习惯性的只露一只胳膊在外面,这样也不会特别的热,冷的时候也可以及时的穿好。

第二:这样穿是为了方便干活。

其实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藏袍是非常厚重的,这样厚重的衣服穿在身上的时候,基本上活动都很难,而且藏袍的衣袖又很长,干活的时候就会耽误事。所以藏袍设计成这样子的话,西藏人民在干活的时候就可以露出一只胳膊在衣服外面,干活也方便一些,这个时候热了也可以更好的散热排汗。

当然干活的时候也可以把两个胳膊都露出来,那么衣服就被捆在了腰上,也免去了脱衣服的繁琐。等到活干完以后就可以穿好衣服。而且藏族人民的藏袍在晚上的时候都可以当作被子来盖,所以不仅非常的厚还会特别的沉,脱衣服就不现实了。当然这也跟当地的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

早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青藏高原土著部落的服饰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毛皮制衣的特征。随着与外界交流,藏族服饰曾经受到汉、蒙、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眼饰的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2008年6月7日,藏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简介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人。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西藏本土古老佛教雍仲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藏族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牧区衣着的用料以皮毛为主,农区则以氆氇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无口袋,也不用纽扣。腰间系上腰带,胸前凸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婴儿也可放入其中。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多变的天气。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时离家远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可见,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饰。 藏袍,宽领敞口,肥腰广袖,右侧掩襟,缝缀扣襻或襟带,长可着地。用毛皮、氆氇以及各种呢、绒、缎、麻布、棉布等为衣料,制成单、夹、棉、皮长袍。在衣领、袖口、襟衩、下摆等处,镶有细毛皮或花氆氇及诸色绒、布宽边。牧区牧民睡眠时,将皮袍腰带解下系于底襟,再将袍领提至头顶,作为被袋使用。藏袍的款式因地区不同稍有差异,牧区袍多不挂袍面;西藏中部农区妇女和东部一些地区居民所穿藏袍有的无袍袖。

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衣裤套穿在白衬衣上,外束色布或绸子的腰带;妇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色绸衫,腰前围一块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风格独特。牧区男子多穿肥大袖宽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等处都镶着平绒或毛呢,外束腰带;妇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镶宽边,美观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头、手、胸、腰上都喜欢佩戴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27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