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少数民族是什么民族?

分屏器2023-02-08  27

台湾省的少数民族有16个部族地位获官方认可,分别是:

一、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邵族、阿美族;

二、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卑南族、赛德克族、噶玛兰族(实属平埔族)、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居住在台湾岛东部,达悟族居住在附属岛屿兰屿。

目前存有自己语言和文化的有14个族群,总人数约50万人,包括雅美(达悟)、阿美、噶玛兰、撒奇莱雅、卑南、太鲁阁、赛夏、泰雅、邵、布农、赛德克、邹、鲁凯、排湾等。台湾也因此成为“人类学者研究的乐园”。

台湾少数民族部分民介绍:

一、泰雅族

泰雅族的社会组织,通常由10户左右聚集而成一同族系的部落;其制度以核心家庭为主体,采一夫一妻制(女从夫居);将同一家系分户另立之血族团体名为「Ga Ga」,并推举同族中声望最大的族长为头目。

Ga Ga成员俱为男性,系一具共同祭祀、狩猎及牺牲分配的宗教性农业祭团;其宗教信仰即以此为基础,而形成一种崇拜祖灵的超自然信仰。

传统的泰雅族社会以狩猎及山田烧垦为生,聚落以集居式的村落为主。大体而言,泰雅族的社会组织可以分成下列四个团体:

(一)部落组织

其部落的形成以血缘为基础,以父系为中心,由诸兄弟形成联合家族,财产与房舍共同拥有。由具聪明英勇有才智,有领导能力的人担任部落领袖,当部落有重大事情时,则由头目召集长老会议以决策(泰雅社会中原来没有头目,是日本侵台时期日本人为其治理方便而产生的。)

(二)祭祀团体

有共同祭祀对象的家庭组合,如为了祖灵祭之进行而组成的团体。

(三)共负罪责团体(gaga)

是共同遵守诫律和规范的团体。泰雅人称之为gaga(一般称为祭团), gaga是一种社会规范,是泰雅人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的诫律,也是最具有约束力与公权力的团体,可以算是泰雅社会中行为道德与社会律法的最高维护与审判者。

(四)狩猎团体

同一个猎团,集体狩猎时大家分工合作共劳共食共享。

这四个团体的成员有互相重叠的特质,在不同部落,祭祀团体可能大于狩猎团体,其他的部落可能狩猎团体大于任何一个团体。各地的差异性颇大,无法一概而论。在这四个团体当中,由于gaga的性质最特别,也在学界当中获得最多的关注,成为不少学者的研究议题。

二、赛夏族

赛夏族(Saisiyat),台湾先住民族,分布在台湾北部中央山脉西侧,新竹、苗栗两县交界的山区,受泰雅族以及客家文化影响很深,以矮灵祭闻名。以鹅公髻山和横平背山的脊线分为南北两群:北部群与泰雅族杂居(新竹县五峰乡);南部群与客家人杂居(苗栗县南庄乡)。

(一)赛夏族语言

赛夏族的语言分南北二方言群,据语言学家推测是较古老的南岛语言,可能出现在台湾的时间较早。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环境,赛夏人大部份会讲国语、甚至以此种语言为日常用语,自我族群的语言反而日渐淡忘,但因政府意识到各族群语言之重要性,开始推动“族语认证”才逐渐复原本赛夏语的使用人数。

(二)赛夏族衣饰建筑

衣饰以麻布自己纺织为主,背心由两张麻布二折而缝成,前后夹织花纹(在织的过程中,夹入不同色彩的织线,构成几何形花纹)头上有黑头巾,上衣为长达膝部的对襟上衣,由两幅麻布对折背部缝合,前面对开。

腰裙男性为丁字带,女性则以深色棉布制成的绑腿布,通常会在下缘缀以小铃。其他还有臂、腿、腕、头饰、腰饰等。

赛夏族的住家多位在山腹坡地或小台地上,因为居住在树木和竹林盛产地,因此建筑材料多为竹、木为主树藤为辅。

三、布农族

布农族(Bunun),亦译布嫩族,台湾原住民的一个族群,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上。布农人是台湾的原住民当中,人口移动幅度最大、伸展力最强的一族。

布农族传统的年月观念是依著小米的成长而划分的。对于农事或狩猎行事的时间,布农族依著植物的枯荣与月亮的盈缺来决定。布农族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的民族。族群特质为:

(一) 浑然天成的和音:布农人和音唱法是无所不在的,凡饮酒歌、祭枪歌都以和音的方式来表现。就连四、五岁的小孩,都能以和音的方式唱诵布农族的歌谣。

(二) 没有头目,以家族长老为首的社会组织:除了一年一度的射耳祭及争战以外,布农人的社会运作大体以家族为一个完整的单位,两家族的长老又是事务的决策者,在家族中的地位颇受人尊崇。

(三) 合奏的乐器演奏方式:布农族不仅保存了多样的传统乐器演奏,不同乐器或相同乐器合奏也时有耳闻。

(四) 富象征意义的生活态度:

1、月圆-丰收的意象。

2、月缺-消失的象征(除虫、除草)。

3、打陀螺-小米快速生长的含义。

4、荡秋千-小米长得与秋千一样高。

(五) 小米的拟人化:小米有灵魂、有五官、可移动,因此对它特别敬重。亦有父粟与子粟之分。父粟有五个耳朵,管理子粟的成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台湾

台湾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有高山族,台湾岛东部有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邵族、赛德克族、噶玛兰族(实属平埔族)、拉阿鲁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1、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2、卑南族

卑南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族群分布在台湾岛中央山脉以东,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区,以及花东纵谷南方的高山地区。族群主要居住于台东县境内,语言属南岛语系。

3、太鲁阁族

太鲁阁族 (Taroko, Truku) 原居住于南投县仁爱乡静观部落,十七世纪跨越中央山脉迁移至花莲县北部。

日据时代日本文化人类学者将其列为泰雅族的亚族,经过一个世纪的争取,终于在2004年1月14日在台湾获得官方承认,成为第12个台湾原住民族。

4、邵族

邵族自称“以达邵”,跟台湾一个大部族布农族自称“Bunun”,也是“人”的意思。主要居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和水里乡顶村的大平林。2001年8月8日中国政府将其定为高山族第10族。

5、赛德克族

赛德克族是高山族的一支,分布在台湾中部及东部山区,相传以中央山脉的白石山为发祥地,数百年前部分族人陆续迁徙至花莲县太鲁阁溪、立雾溪及木瓜溪河谷两岸,形成“东赛德克族”(即太鲁阁族);留在南投县仁爱乡浊水溪上游一带的族人则称为“西赛德克族”。

台湾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台湾岛东部有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等等。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节日习俗:

高山族喜欢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布农人在年终时,用一种吃“希诺”的植物叶子,包上糯米蒸熟,供本家同宗人享用,以表示庆贺。

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226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