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湖广地图(台版中国历史地图)
湖南、湖北为湖广省的局面,直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实行分治,洞庭湖以南为湖南布政使司,省会长沙;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这样,最初的湖广行省便基本形成了今天湖南、湖北、广东、广东四个省的局面。
扩展资料
湖南和湖北其实本来就是一家人,从汉朝划分13州之后,湖南和湖北都属于荆州。请注意,荆州当时不是一个城市,而是庞大的辖区。就行扬州,包括了东南地区的几个省。随着历史的变化,两湖地区经历了几轮变化。
元朝统一天下之后,建立了沿用到现在的行省制度。当时,建立了湖广行省,也就是洞庭湖以南广大地区的意思。当年,湖广省的辖区非常庞大,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海南,还有广东省的西部地区。
也就是说,当年的湖广省相当于6个省的辖区总和。清朝入关之后,虽然逐步对全国建立了统治,但是清朝皇帝对自己的统治很不自信,总担心自己会被赶回东北老家。一些省份的辖区很大,清朝皇帝是非常担心的。一旦封疆大吏有不臣之心,那列土封疆不是没有机会。
为了把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清朝皇帝决定对一些辖区非常大的省份进行分家。江南省分成了江苏省和安徽省、陕西省分成了甘肃省和陕西省。至于湖广省则是以洞庭湖为界限,分为了湖南和湖北。
1、湖广,作为地名,在明清时代及其以后指两湖(湖北、湖南)。元代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湖广行省、湖广省),辖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大部、四川一部以及广东雷州半岛。明代和清代后只辖湖北、湖南,但仍沿用了湖广这一称呼,今之谓“湖广”,特指两湖。
2、湖南和湖北其实本来就是一家人,从汉朝划分13州之后,湖南和湖北都属于荆州。请注意,荆州当时不是一个城市,而是庞大的辖区。就行扬州,包括了东南地区的几个省。随着历史的变化,两湖地区经历了几轮变化。
清朝湖广是指湖南、湖北两省。湖广二字源于元朝所设置的湖广行省。湖广行省全称是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包含今湖南、湖北全境以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当时称为湖广行省。到了明朝,开始将原来的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广、广东、广西三布政使司,从此,湖广才开始专指两湖之地。
在清朝,湖广总督的地位较高,是清朝九大封疆大臣之一。当时的九大封疆分别为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