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是气体还是液体

雾是气体还是液体,第1张

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是气体还是液体

雾是液体。液体是三大物质形态之一。它是没有确定的形状,往往受容器影响。容器是什么形状,注入液体,液体就呈什么形状。但它的体积在压力及温度不变的环境下,是固定不变的。此外,液体对容器的边施加压力和其他物态一样。这压力传送往四面八方,不但没有减小并且与深度一起增加(这就是水越深,水压越大的原因)。

增温或减压一般能使液体汽化,成为气体,例如将水加温成水蒸气。加压或降温一般能使液体凝固,成为固体,例如将水降温成冰。然而,仅加压并不能使所有气体液化,如氧、氢、氦等。

水蒸汽,顾名思义就是气体,而平时我们所看到的"雾",是水蒸汽在空气中液化之后形成的小水珠,那种并不是水蒸汽.真正的水蒸汽是肉眼看不到的.

由于自然本身的灰尘和人类对自然的污染,现在看到的云基本上是多形态合成的.既有属于液态的水滴,也有属于气态的水蒸气,更有灰尘以及大量的有害气体.

如果我们知道蒸发、升华、凝结、凝华之后,我们就容易理解云是怎样形成的.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层.含有水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耗去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饱和水汽压减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汽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汽就凝华成为冰晶或过冷却水滴.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

雾的道理也是如此

雾是水蒸气气态物质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所以是液态。

而烟则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

另外,水蒸气是气体,是看不见的。平时看到的水雾被误认为水蒸气,其实是那是水在空气中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

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雾与云的主要分别是雾接触地面,而云则不会。

成因经过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00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