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毕万昌大


《左传.闵公元年》:“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周大夫)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总之:屯、比两卦卦象主有车马,有土地,有兄的帮助,有母的覆育,有群众的归附,又有足居之地,因此论定是“公侯之卦”)。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毕万是毕公高之后,将复为诸侯)。’”

春秋寺,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卜筮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是以始赏(指把魏地赏赐给毕万),天启之矣(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这些都是古人的迷信附会之说。后因以“毕万昌大”的典故常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万姓起源和来历是:

1、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芮伯的后裔芮伯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成王姬诵敕封同族人姬良夫于芮地(今陕西大荔朝邑城一带),史称芮伯,建有芮国,为姬姓诸侯小国。春秋时期,芮国传至芮伯万,他曾一度官至周王朝的大司徒。但后来由于芮伯万的宠姬太多了,闹得内宫不安,其母亲芮姜一怒之下将芮伯万赶出国去,住到魏城(今山西芮城)。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晋国担任大夫,在周惠王姬阆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毕万等人辅助晋献公姬诡诸消灭了三个小诸侯国,即耿国、霍国和魏国,毕万以战功受封于故魏城(今山西芮城),因此他又称魏万,成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统治者的先祖。

3、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有鲜卑拓拔部有复姓吐万氏等部落,随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在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为汉字单姓万氏,融入汉族,世代相传。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文化汉化政策的推行,鲜卑族复姓大姓吐万氏也改单姓万,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又一郡望——河南郡。

4、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初期商王汤的属下万舞,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万舞,就是万人之舞的总名,为商王朝初期的盛大活动总指挥一类的官职。据史书记载,商汤因“以万人而得天下”,一举击败夏桀,建商王朝,其后就有人以“干舞”为其国人军队的代称,组成歌舞予以典庆,即称万舞。

5、源于任姓,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弟子万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万氏,孟子门人万章。”万章,任姓,全名叫任万,字子章,被后世称作万章、万子章,公元前305年左右战国时期薛人,是孟子的重要门徒,也是儒学名著《孟子》的主要编纂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194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