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鸭式教育,意思就是往鸭子肚子里填东西进行催肥,就是教学是把知识硬灌输给孩子,像是给鸭子投喂食物,孩子完全在被动接收,没有任何自己的思考。
在中国50%左右的中考升学率下,填鸭式的教育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一些课外辅导班。作为父母,不知道填鸭式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吗?当然知道,但是没有一个父母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高中上,最后只有一个初中学历或者是职高学历的。比起考不上高中,家长更愿意去接受填鸭式教育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50%左右的升学率下,填鸭式教育确实是帮助了很多孩子考上了原本考不上的高中,至少是有一个高中上了。
但是,填鸭式教学应付中考没有问题,应付高中就基本上不可能的。也就是说通过填鸭式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有高中上,但是有没有大学上就真的要靠自己的能力。
需要说的一个点,初中和小学接受填鸭式的教育,会阻碍孩子上高中能力的发挥。
初中和小学是培养一个孩子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就会给孩子一种感觉,我自己不用思考,方正有人会把知识点直接喂到我的肚子了,我只要做好接收就可以了。
这样的状态进入高中,还是会渴望着老师直接把知识点喂到肚子里,甚至渴望着老师直接把答题模板给到自己,自己只要去被答题模板,考试的时候依葫芦画瓢就可以了。
高中学习并不是这么简单,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知识被动的接收,即便再认真再努力都很难有好的分数的。对于初中小学尝过填鸭式教育甜头的孩子,高中根本转变不过来,最后非常大的可能性是上不了好的大学。
填鸭式教育不仅会影响高中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即便走入职场,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需要付出非常多才能把填鸭式教育留给自己的思维惯性改掉。
普遍。
填鸭式教育是指灌输式教育,是由前苏联教育家伊·安·凯洛夫发明的。填鸭是指在鸭子生长的一定时期,通过按时把做成长条的饲料从鸭嘴填进去,减少鸭子的运动量,使鸭子快速增加重量。
填鸭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文章纯靠死记硬背,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填鸭式教育出现的原因
第一、教育观念没有及时转变
把这个原因放在首位,是因为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最普遍常见的原因。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并没有被取代,也将不会被完全取代。
而很多家长认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填鸭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孩子时间。家长认为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研究琢磨不如直接告诉他方法,除了节约时间还可以多刷几道题。但是并没有意思到,这样做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第二、家长过度焦虑
相信每位家长都有接到过培训机构打来的电话,详聊后他们会告诉你,你家孩子的成绩现在对比其它的孩子是有多差,制造焦虑,让家长开始恐慌。
然而对于孩子学习了解的不是很清楚的家长来说,就出现了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于是开始报名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渐渐地,家长把这种焦虑传递给了孩子,孩子周末两天在各种培训机构连轴转。
为了节省时间转更多的培训机构,家长认为“填鸭式教育”是非常符合的,节省孩子的时间,还能更直接地让孩子学到考试内容。
填鸭式教育也就是灌输式教育,我的看法是,首先灌输教育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一方面,灌输教育超越了灌输对象的思想水平,忽视了人的思想行为发展的规律,因而也不可能联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阻碍了教育对象自我的提高另一方面,灌输教育忽视灌输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遏制了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灌输主体把教育对象当作是可以任意摆弄的物品,认为灌输教育的效果与灌输的强度和时间的长短有关,只要持续地进行“强输硬灌”,便能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填鸭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理论发展与创新严重滞后。灌输教育的内容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真正内涵和时代的要求。此外,灌输教育多为“政治”灌输,排斥与其他理论观点的交叉融合,比如文革期间“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强制措施,对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专家、学者进行无情打压,国家失去了大量拔尖人才。
再次,填鸭教育缺乏真挚的情感交流。灌输教育过程多为单一的理论说教法,教育方式呆板,生动性不强, .难以与教育对象产生共鸣,使灌输教育成为了空洞乏味的说教教育。另外,灌输主体往往居高临下,对工作投人不够,使灌输教育带有一定的行政命令的色彩,更不会顾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和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灌输教育对象难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灌输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最后,填鸭教育主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需求。一方面,灌输教育主体自身缺乏完善的理论知识,没有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精神实质,造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灌输对象的需求脱节另-方面,灌输教育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而不能以理服人,长期的强制性灌输教育压抑教育对象人格的发展,影响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