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甄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第1张

一、历史:甄本义为制作陶器,也是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

据《元和姓纂》记载,甄姓的鼻祖是皋陶次子仲甄。他们的祖先就是当时为虞舜做瓦器的陶人,而根据考证皋陶“甄”字的本意,也就是古代做瓦器之人的意思。根据考证皋陶是虞舜时造律的大臣,如果甄氏是少子仲甄的后代,则是以王父字为氏。故甄氏后人尊仲甄为甄姓的得姓始祖。

二、来源:

1、源流一:源于帝舜,以字或技艺为氏。

2、源流二: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郁都甄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3、源流三: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地理分布:

1、宋朝时期,甄姓大约有近4万人,主要集中于山东,大约占甄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湖南、陕西、浙江、河南等地。

2、明朝时期,甄姓大约有2万2千人,陕西为甄姓的第一大省,约占甄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湖南等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甄姓

甄姓的来源和历史:

一、源于帝舜,以字或技艺为氏。

皆认同甄姓出于帝舜后裔。前说是帝舜在瓠子河滨帮助东夷部落人制造陶器,其子孙后人因职业、职官以“甄”为姓氏;这些甄氏后人,大都出于中山、河南这两郡的望族。后二说是周灭商后,封帝舜子商均后裔妫满于陈国(今河南淮阳),楚灭陈后,胡公妫满后裔陈通因忠于周天子而被赐甄姓,并授陶正之官于洛阳,其后人居于邯郸附近的中山国(郡)。

二、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郁都甄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是甄姓族群中流入外来基因的重要的历史时期。北魏孝文帝改华北近百个鲜卑族姓为汉姓,其中郁都甄氏改为甄氏。“郁都甄”乃“郁筑鞬”之异译,为东部鲜卑种姓,后来这支甄姓发展成为河南的望族。

三、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初期,在满洲人、蒙古人、朝鲜人由相继出现了甄姓,形成了东北地区的甄姓的基础。

甄宓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不仅长相美貌,品行出众,自幼就爱念学习,诗书也都颇有研究。却在最后惨遭曹丕赐死,其原因有很多。

首先,最大的原因就是政治原因,曹丕甚至自己看重的接班人曹叡太小,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掌控,曹叡上位之后,甄宓就是太后,身居高位难免让甄宓产生夺权之心。即使甄宓没有非分之想,也可能被很多人利用,比如:曹植的势力就像利用甄宓和曹植的谣言制造混乱,之前就有曹叡是甄宓和曹植所生的说法,曹丕自然不会相信,但是,难保在曹丕死后,这个说明被利用而动摇曹叡的帝位。

其次,刺死甄宓最大的获利就是郭女王,郭女王和司马家族的关系匪浅,让郭女王当太后可以很好的控制司马懿,至少可以让司马懿对曹叡死心塌地。当时的司马家族很多人都已经身居高位,尤其是司马懿、司马师已经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只有获得司马家族的支持,曹叡才能坐稳帝位。而相比较而言,甄宓对曹叡的帮助就很少。甄宓虽然出身名门,但是主要势力在曹操击败袁绍以后也直接衰落,而且,甄宓是改嫁,支持她的人就更少了。

此外,甄宓的经历不配太后之位。甄宓本来就是从袁绍那里俘虏过来的,她当时已经是袁熙的妻子,而后被曹操赐给曹丕。婚后曹丕对甄宓还算疼爱,但是,始终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甄宓大多数时间都在照顾家庭,侍候婆婆,教导子女。在曹丕与曹植等人夺位的关键时刻,甄宓基本不在身变,而陪伴曹丕的是郭女王。曹丕身为中郎将大多数时间在经营洛阳、许昌。甄宓大多数时间留在邺城,时间长了始终是敌不过两地分居。

总之,曹丕刺死甄宓的原因有很多,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怨恨。曹丕也充满了深深的无奈,才会效仿汉武帝”去母存子“。曹丕是一个愿意为曹叡和天下改变自己的人,所以,纵使无奈也只有刺死甄宓,为了保护曹叡,别无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80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