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嚭最后怎么死的?简述伯嚭的一生

伯嚭最后怎么死的?简述伯嚭的一生,第1张

伯嚭,(嚭-拼音:pǐ)

春秋晚期人,出身于楚国贵族,原为晋国公族,姬姓,吴王夫差时期太宰。史载伯嚭的先祖公孙伯纠为晋国郤氏的旁支,后“三郤”权倾朝野。公孙伯纠之子伯宗公忠体国,不满本家势力太大,被三郤诬陷致死,伯宗之子伯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国大夫。伯州犁生郤宛,又为楚国大夫,后郤宛被楚国令尹子常攻杀,伯嚭逃难仕于吴,得到吴王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宰辅。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完全丧失了其祖辈的优良品质,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而在现在的中国江浙一带,多有用“伯嚭”来形容某一类人(多为贬义)。

伍子胥与伯嚭虽无私交,但是因为遭遇相似,同病相怜,就将他举荐给吴王阖闾。吴王阖闾高兴地接见了这位满怀深仇大恨的青年。在盛大的宫宴上,吴王若有所思地询问伯嚭:“寡人之国僻远,东滨于海侧。闻说你父亲遭费无极谗害,被楚相暴怒攻杀。而今你不以吾国僻远,投奔来此,将有什么可以教导寡人的呢?”伯嚭的泪水一下涌了出来:“我不过是楚之一介亡虏。先人无罪,横被暴诛。听说大王您收留了穷厄亡命的伍子胥,所以不远千里,归命大王。大王您有什么需要我效力的,万死不辞!”吴王听罢颇为伤叹。

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交战,越国眼看要灭亡了,越王勾践派文种贿赂伯嚭,送了大量金钱美女。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之后,就极力怂恿吴王夫差答应了越国的议和请求,使越国有了喘息的机会。越王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劝吴王杀掉勾践,以绝后患,伯嚭极力袒护勾践,使吴王打消了杀掉越王的念头。

羽翼渐丰的伯嚭望恩负义,开始残害伍子胥。尤其是吴王得了美女西施后,大动土木,修建了姑苏台,日夜与西施等美人享乐。www.uuqgs.com伍子胥看出了越国的意图,苦苦相劝,令吴王十分反感。公元前484年,吴王想出兵攻打齐国,伍子胥不同意,并陈述了利害,吴王非但不听,却萌生了要杀掉伍子胥的念头。伯嚭落井下石,使出借刀杀人之计,想除掉伍子胥,但没有得逞。伯嚭并不甘心,又编造谎言,陷害伍子胥,最终使伍子胥自杀而死。

吴越间一场决战之后,勾践以胜利者姿态进入姑苏城,坐在吴王的宫殿里接受百官称贺,伯嚭也站在其中,自恃旧日有周旋越王之恩,面有德色。他万万想不到的是,那个曾经对他低声下气的越王翻脸不认人,说了这样一番话:你是吴国的太宰,我可不敢屈了你的才,你的君主在阳山(吴王夫差埋藏之地),你为啥不去相从于地下?再不要脸的人也有尊严,伯嚭的脸儿实在没处放了,惭愧无比地退出宫殿。当然,伯嚭没有自尽的勇气,咒骂勾践卸磨杀驴无情无义。勾践太了解伯嚭了,即刻派人杀死他,同时灭其全家。杀掉伯嚭,很让人解气,一个卖国以自肥的太宰死不足惜。可是,勾践得了人家不少照顾,复仇之后立即下令杀掉“恩人”,着实无情。范蠡看透了勾践的残忍与变态,激流勇退抽身而走,文种留恋权力,到底死于勾践之手。

对于伯嚭这位奸相,当时孔子的弟子子贡对他所作的评论是:“太宰否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纵观吴国由强盛转向荏弱亏虚、衰败破落的过程,伯嚭在其中充当了一个极端丑恶的角色。伯嚭一人当然不能有那样大的力量,造成堂堂强吴的一朝覆亡。因为他的能够发挥作用,不仅依赖于外敌,也利用了吴王夫差的骄狂和轻信。然而仔细推究起来,这一幕吴亡悲剧,毕竟是被“宝器”、“美女”所打倒的伯嚭所导演的。

【拼音】bó pǐ

伯嚭(bó pǐ),春秋晚期人,原为晋国公族,姬姓。史载伯嚭的先祖公孙伯纠为晋国郤氏的旁支,后“三郤”权倾朝野。公孙伯纠之子伯宗公忠体国,不满本家势力太大,被三郤诬陷致死,伯宗之子伯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国大夫。伯州犁生郤宛,又为楚国大夫,后郤宛被楚国令尹子常攻杀,伯嚭逃难仕于吴,得到吴王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宰辅。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完全丧失了其祖辈的优良品质,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

伯嚭(pi)春秋晚期人,出身于楚国一个贵族家庭,后因家难逃仕于吴,得到吴王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宰辅。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终于东山再起,一举灭吴,史称“三于越甲可吞吴”。在这场戏剧性的历史较量中伯嚭是一个举足轻重、至为关键却又极不光彩的人物。

01、 受贿通越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因为攻楚时相邻的越国常来袭击骚扰,心中恼怒,便下令伐越。越王勾践迎击,双方战于槜李(zuili,今浙江嘉兴西南),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造吴师,呼,自刭”,吴军围观,军心涣散,越军乘势攻吴,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脚趾受伤,军队退却7里。

不久,吴王阖闾病伤而死,太子夫差继立为王,任命伯嚭为太宰。太宰,掌管王家内外事务,因为与王室联系紧密,所以很有权势,易受宠信。夫差为报父仇,大力整饬军旅,积极备战。公元前494年,夫差见时机成熟,就调遣了全国的军队,以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取太湖水道攻打越国,双方激战于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西山)。吴军耻丧先王,誓死图报,夫差更是亲立船头,秉粃击鼓,全军勇气倍增。恰好北风大起,波涛汹涌,吴军大舰顺流扬帆而下,俱用强弓劲弩,箭如飞蝗。越兵迎风,无法抵敌,大败而走。越王勾践率剩余力量退保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

在这危急关头,大夫文种向勾践献谋:“吴国太宰伯嚭,贪财好色,忌功嫉能,与子胥同朝却志趣不合。吴王敬畏子胥而亲信伯嚭。若能私下以财色结其欢心,使其言于吴王,则和议事成。”勾践听从文种的计策,立刻派人在内宫挑选美女八名,连同白璧二十双,黄金千缢,让文种夜间到伯嚭营中求见。

伯嚭起初听说文种求见,并没在意。可是当他的随从禀告他说文种是携重礼 而来时,立即下令召见。等文种进到营中,伯嚭又“保坐以对”,神色傲慢。文种跪着致词道:“寡君勾践,年幼无知,开罪吴王,如今愿作吴臣,又恐吴王不受,故遣文种来拜见太宰,望太宰能在吴王面前美言。”说着,将礼单呈上。伯嚭内心欢喜,外表却又假装正经道:“越国旦暮且破,越国所有的财富还怕不全归属吴国吗?你们仅仅用这点礼物,休想收买我。”文种明白他贪心不足,便以攻为守道“越兵虽败,但还存有几千精兵,仍可力战,即使战败,越国也会焚烧库藏,君臣投奔楚国,吴国又能得到什么呢?即使吴国得到越国的财富,大半也会收入王宫,太宰又能得到什么呢?”接着,文种又点明议和后对伯嚭的好处:“若和议事成, 越王井非委身于吴王,而是委身于太宰。那么越国所有贡献,都先经过太宰,再进入王宫,那太宰就可独揽越国的财富了。”

一席话说得伯嚭心满意足,于是以宾主之礼待文种,第二天一早又引文种人见夫差。夫差初始大怒,认为先王之仇不可不报,后在伯嚭的一再鼓动下,终于答应吴越议和。伍子胥心忧越国不灭,迟早为吴之祸患,劝谏夫差道:“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返国,将为乱。”可是夫差不听,最终“用太宰豁计,与越平”。

文种求和事成,回到越国。越王勾践随即入吴称臣,以作人质。勾践到了吴国,首先就派大夫范蠡求见吴太宰伯嚭,又以金帛女子进献。伯胚“欣然纳之”, 并一口应承保许勾践安然返还越国。此后伯嚭又私下以食物相馈赠,使勾践的生活不致困顿。同时,伯嚭处心积虑,想说服夫差早日放勾践回国。一日,伯嚭趁与夫差独在时,进言道:“臣闻`无德不复',大王仁慈,加恩于越,越定有厚报,不如早日放越王回国,愿大王早日决断。”夫差答应,伯嚭立即将此消息传与勾践。不料子胥听说夫差将赦放勾践,急忙入见,以诤言相谏,喻以桀、纣亡国的先例,夫差有所醒悟,复有杀勾践之意,不巧此时夫差身染寒疾,认为“禳灾宜作福事”,勾践因而暂免一死。

三个月后,夫差之病还未痊愈,勾践从范蠡计,主动请求探视。伯嚭亲作引路人,将勾践带到夫差榻前。勾践忍辱含羞,“取夫差之粪跪而尝之”,并假意祈祷夫差病体早日康复。夫差大为感动,伯嚭乘机在一旁盛赞勾践的忠诚,并促成夫差许诺,放勾践回还越国。

待夫差病好,设宴款待勾践。子胥见吴王忘仇待敌,心中忿然,拂衣而出。伯嚭见机,谗言于吴王道:“`同声相和,同气相求'大王行仁爱事,仁者宜留,不仁者宜去,子胥离席,是自觉惭愧吧。”夫差点头称是。宴后三日,夫差送勾践归国。伯嚭受越国的贿赂,以自己的贪佞为吴国的灭亡伏下了祸根。

02、 祸国殃民

勾践得回越国后,以文种治国政,以范蠡治军旅,他自己则“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又推行“舍其愆令,轻其征赋'',''裕其众庶”的政策,使得“其民殷众,以多甲兵"。勾践还优礼下士,招揽各地人才。这样,经过“十年生聚”,越国实力大增。

而吴王夫差将勾践放回国后,并没注意到勾践在国内休养生息、励精图治,而只是看到勾践表面上恭敬如常,又加上太宰伯嚭“既数受越贿,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夫差也就失去了对越国的防备之心,而逐渐耽于享乐。

一日,夫差问伯嚭何地可以广筑宫室,寻欢作乐。伯嚭投主所好,建议夫差重建姑苏台,聚集歌童舞女,以尽人间之欢。夫差欣然采纳,越国文种听说此事,立刻通过伯嚭进献良木给夫差,表面上是表示忠诚,实质上是想让吴国因修宫室而内耗民力。果然,夫差得到良木后,大兴土木,弄得吴国劳民伤财,民怨四起。文种又向勾践献计,将绝色女子西施通过伯嚭进献吴王,使他荒于国事。伯嚭当然乐于做双方的好人,以图中饱私囊。而吴王夫差也从此沉迷酒色,荒淫无度。

不久,越国谷物歉收,文种又建议勾践向吴王借粮,一来济国内之急,二来抽空吴国的储粮。勾践便派文种用重金贿赂伯嚭,伯嚭就同文种一起拜见吴王夫差。文种保证借粮后第二年丰收之时及时奉还。夫差不顾子胥的阻拦,答应借粮。第二年,越国谷粮丰收,却用文种的计谋,选择了精粟,蒸熟了还给吴王。夫差见其谷种粗大,还以为越国真守信义,下令将粟种分发给国民种植,结果当然是颗粒无收。次年吴国大闹饥荒,夫差还以为是水土不同的缘故。

吴国自从胜越之后,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便一心想到中原去和齐晋一比高下。公元前485年,吴派大夫徐承率水师从海上攻齐,不能得利。次年吴又发 “九郡之兵”,与鲁军联合,大举攻齐。伍子胥规劝道:“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打算有所作为,此人不死,必为吴国祸害,现在吴国有越国,正如一个人有 心腹疾病一样,如果大王不先对付越国,而去打齐国的主意,不是错误吗?“吴王没有听从,仍进攻齐国,在艾陵(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大败齐军,杀死齐军主帅国书,并慑服邹、鲁两国国君而回国。这样,吴王越来越不相信伍子胥的谋划了。

又过了四年,吴王又要向北攻打齐国。越王勾践率领军队帮助吴王,又用重金奉献太宰豁。伯嚭于是更加尽心替越国讲话,吴王也总是信从伯嚭之言,将要攻齐时,子胥劝谏道:“越国是心腹之患,现在却听信它的虚伪诡诈的花言巧语去贪图齐国,攻破齐国好像得到一片石田,没有用得着的地方。并且《盘庚之诰》说:`有颠倒礼法,不遵上命的,就割除、灭绝它,使它不再遗传、繁衍,不要让它在这城邑里留种。'这就是商朝所以兴盛的原因。希望大王放弃齐国,而先考虑越国,如果不这样,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

然而,此时吴王夫差已是对伯嚭言听计从,而对子胥早生厌恶之心,故并不听从。伯嚭便向夫差密奏道:“不如派伍子胥去齐国约战,在战术中侮辱齐国,借齐国的愤怒杀掉子胥。”夫差遂派子胥至齐国约战,子胥自料吴国必亡,便私带其子任封入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齐简公洞晓吴王意图,敬子胥忠臣,便盛情款待了子胥,放他回国,也使吴国内部忠奸自攻,减弱实力。

伯嚭“既与子胥有隙”,便乘机在吴王面前说子胥的坏话:“伍子胥强硬凶暴,缺少恩德,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会酿成大祸害呢。前次大王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不行,但大王终于进攻齐国并取得重大胜利。伍子胥因为自己的计策没被采用而感到羞耻,竟反而产生埋怨情绪。现在大王又要再次进攻齐国,伍子 胥专擅执拗,强行劝谏,败坏毁谤大王的事业,只不过是希望吴国失败来证明自己的计策高明罢了。如今大王亲自出马,调动全国兵力攻打齐国,而伍子胥的劝谏未被采纳,他因此装病推辞不去。大王不能不有所戒备,这要兴起祸端是不难的。况且我派人暗中察看他,他出使齐国,竞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他作为臣下,在国内不得志,在国外依靠诸侯,自己认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任用,常常郁闷埋怨,希望大王及早谋划这件事。

吴王听后,觉得有理,“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令子胥自裁。伍子胥接剑仰天叹息说:“唉!说人坏话的小人伯嚭作乱,大王反而要诛杀我。我使你的父亲称霸,当你还没有被确定为王位继承人时,公子们争夺太子的位置,我拼死在先王面前力争,差一点没有成功。你被立为太子后,原想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却不敢奢望。然而现在你却听信谄媚小人的坏话来杀害长辈。”说罢,嘱咐门客 “扶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于是自刭而死。吴王听说子胥的遗言,大发雷霆,就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制的袋子,让它在江里飘浮,吴国人怜悯子胥,替他在江边设立祠堂,命名为胥山(今江苏省吴县西南)。

子胥被赐死后,伯嚭位进相国。从此昏君奸相更加骄肆,而吴国上空灭亡的阴影也就越来越浓了。

03、国破身亡

吴王杀了伍子胥后,就进攻齐国。齐国姓鲍的大臣杀死他们的国君悼公而立阳生,吴王想要讨伐齐国的叛乱分子,没有取得胜利就离开了。以后两年,吴王召集鲁国和卫国的国君在橐皋(今安徽省巢县西北拓皋镇)相会。为进一步称霸,吴王又发兵在祁(今江苏扬州附近)筑城,并开凿河道,使长江、淮水连结起来,辟出一条通向齐鲁的水道,准备与中原之国会盟。公元前482年,夫差与晋、鲁等国会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在会上,吴与晋争作霸主,晋由于国内内乱未止,不敢与吴力争,吴夺得霸主地位。

然而,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称霸天下,竟率精锐而出,使太子和老弱留守,越王勾践见机不可失,乃率大军袭击吴国。勾践亲自督阵,范蠡、泄庸两翼呼啸而至,势如风雨。吴军老弱,根本没有战斗力,而越国是多年练就的精兵,弓弩剑戟,十分劲利,又积数年之耻,人人奋勇,以致大败吴师,杀死吴太子。此时吴王夫差正在黄池与诸侯争论,连日不休,忽然有使者来报:“越兵人吴,杀太子,焚姑苏台,吴军危急。”夫差大惊,伯嚭拔剑,砍杀使者,夫差惊问为何,伯嚭强作镇定,答道:“不知虚实,留下使者泄漏风声,于争霸不便。”夫差心惊胆战,记挂都城,却又不敢泄漏半丝惧色。等会盟结束,夫差立即班师回国相救。途中告急报告不断,吴军将士记念家人安危,心胆俱碎,加上远行疲惫,全无斗志,与越军交战,一触即溃。夫差忧急交加,喝斥伯嚭道:你保证越王不会反叛,故听从你的建议放还越王,如今之事,你必须给我去向越王请成和议。否则,杀子胥的剑当用来杀你。

伯嚭强忍恐慌,硬着头皮来到越王军前求和,礼数全同以前越王臣服之时。勾践见当时还未到完全灭掉吴国的时机,又考虑到吴国业已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便许成合议。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探知吴王自越兵退后,仍旧荒迷酒色,不理朝政加上连年凶荒,民心积怨,于是再次发起大军伐吴。夫差见越国再次大兵压境,更加恐惧。此时伯嚭托称有病不出,夫差便另派使者作罪臣状去见越王,乞求和议。勾践心中不忍,准备答应和议,范蠡立刻反对道:“大王隐忍二十年,为什么就要功成时又要放弃呢?“于是越王勾践拒绝了吴使的求和,令越兵加紧攻城,不久就破城而人。夫差困于阳山,越王勾践准备将夫差贬到甬东(越东都,甬江东也),“予百家居之”,夫差自叹:“孤老矣,不能事君王。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于是自刎而死。

越王勾践迫使夫差自杀后,进入姑苏城,上据吴王旧宫,百官称贺,伯嚭也在朝列中,自以为以前曾于勾践有周全照顾之功,因此面有得色,向勾践拜贺。勾践却因为他“不忠于君,而外受重贿,与已比周”,而令武士诛之。

对于伯嚭这位奸相,当时孔子的弟子子贡对他所作的评论是:“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纵观吴国由强盛转向荏弱亏虚、衰败破落的过程,伯嚭在其中充当了一个极端丑恶的角色。然而,奸人得志,昏庸当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与当时的时代条件、用人制度、政治结构及管理监督体制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70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