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行为是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所作所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因情境和任务需要表现出不同领导行为。例如建构和体恤就是两种常见的领导行为分类。
领导行为的特点
领导行为是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其目的是在其个人和其他人之间建立起追随关系;
一个人在群体中获得领导地位,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而这些不同方法的有效性,除与方法本身有关外,还受各种其他因素的制约;
任何一种领导行为,都不可能导致其他人对其行为的全面追随,追随关系只能存在于某些方面;
领导行为并不总是有效的。领导行为仅仅是个人行为,而这种行为能否达到其预期目的,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领导行为的作用
领导者在组织内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领导行为在组织中起着协调个人的需求和组织的要求的作用。在组织中,一方面有着周详合理的计划、精心设计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控制系统;另一方面,组织的成员有被人了解和激励的需求,有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尽其所能作出贡献的需要。领导行为的作用就是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协调起来。
组织目标与下属的个人目标不可能完全相同。在组织中,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把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对大多数人来说,必须通过领导的诱发才能为组织目标作出必要的贡献。下属人员的工作往往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虽然这些需求并不一定和组织的目标完全一致,但它是能够和组织的利益、目标协调一致的。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能鼓励下属人员去实现他们想要满足的个人需求,同时又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即能够利用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行为不但要使组织成员获得物质需求上的适度满足,更需要使他们获得精神需求上的满足。
领导行为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指挥作用
在人们的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晰、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行为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这样,就要求领导者既具有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维、敏捷的反应、良好的判断力,有能力指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需达到的目标:又必须是个有影响力的行动者,能率领员工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2)激励作用
在组织中,劳动者积极工作的愿望能否变成现实的行动,取决于劳动者的经历、学识、兴趣及需要的满足程度等。当劳动者的利益在组织的各项制度中得到切实的保障,并与其自身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时,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要领导行为创立满足劳动者需要的各种条件,通过激励劳动者的动机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鼓舞士气,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自觉地融入到组织的目标中去,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引导员工向共同的目标努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在组织活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这便是领导行为在组织和率领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中所必须发挥的具体作用。
3)协调作用
在由许多劳动者协同工作的组织集体活动中,即使有了明确的目标,也会因各人的理解能力、工作态度、进取精神、性格的不同而产生不协调的状况。再加上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人们之间在思想上还会发生各种分歧、行动上出现偏离组织目标的情况。因此,就需要领导行为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引领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的组合,产生了四种领导风格:告知型领导风格、推销型领导风格、参与型领导风格、授权型领导风格。
四种特点:告知型领导风格: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少。推销型领导风格: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多。参与型领导风格:支持性行为多,指导性行为少。授权型领导风格:指导性行为少,支持性行为少。
范围
每个领导者在日常管理中使用四种领导风格都有其倾向性。不论管理者是否学习过情境领导理论,事实上,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曾经用过四个领导风格中的某些风格去影响他人。
所以,领导风格范围是指领导者个体在日常管理中使用某些领导风格的倾向性。换句话说,领导风格范围是指领导者在领导力测评中表现出来的对于四种领导风格的使用习惯。中国企业界的多次领导力测试结果表明,在中国的管理者中,只有少部分人曾经用过四种领导风格去影响他人;大多数人平生仅使用过三个领导风格,还有少部分人管理者只用过两个领导风格。
通过观察一个领导者的领导风格范围,可以看出该领导者在试图影响他人时,自己在改变行为方式时有多少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