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乱是什么意思

拂乱是什么意思,第1张

拂乱读音:fú luàn

词语释义:

违反其意愿以乱之。

注释:

意愿:

心愿;愿望:改革开放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违反:

不符合;不遵守:违反原则|违反劳动纪律。

词性分析:

● 拂fú ㄈㄨˊ

◎ 拭,掸去:拂拭。拂尘。

◎ 轻轻擦过:拂晓。春风拂面。微风拂煦。

◎ 甩动,抖动:拂袖而去。

◎ 违背,不顺:忠言拂耳。拂逆。

● 拂bì ㄅㄧˋ

◎ 古同“弼”,辅助。

● 乱(乱)luàn ㄌㄨㄢˋ

◎ 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

◎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

◎ 混淆:乱伦。败常乱俗。

1.拂:违背的意思.

2.“行拂乱其所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

3.出自:《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如下: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俄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作品背景

孟子生活在战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各大国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此,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提倡“制民之产”,“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推翻;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原始井田制度,使天下归顺,以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这反映孟子继承并发展前代政治家提出民本思想,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有一定作用。今天看,孟子思想虽有阶级时代局限性,唯心倒退,但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非常值得肯定。

第一点:理解。

句中的“行”和“为”在表面上都可以解作同一个意思:做,作为。但在文中的内涵不同。

先说“为”。“为”是个动词,做。

但这个词前边加上一个“所”,意义就不同了。

“所”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义项“助词”之第四小项解道:“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如竭尽所能、闻所未闻等。”

“体词”是古汉语中词性分类的一种。在古汉语中,词一般分为谓词、体词和加词。

谓词指用来描述或判定客体性质、特征或者客体之间关系的词,主要包括动词和形容词。

“体词”和“谓词”相对,指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的一些词类,如名词、代语、数词、量词等。

“为”因为是个动词,或者说谓词,所以做不了宾语。但是前边加上“所”后,意思变成了:所做的(事),变成了一个名词(体词)性的结构,就可以做宾语了。

“所为”指的是什么事呢?看原文,“拂乱”指拂逆、违背;乱:使动用法,指“使……错乱”。

“拂乱其所为”可解为:使所做的事错乱了,背离了初衷,背离了原来的目标。这里的“所为”即指这个人原来想要达到的目标,想要做成功的一件事。

“行”指现在的作为,即现实的行动。

总而言之,“行”是指现实的行为本身,“为”则是指行为的目标。

所以这句话比较完整的理解是:这个人先设定了一个目标,想做成功一件事(所为),但是在做(“行”)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扰,过程很不顺利,甚至背离了原来的目标,南辕北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63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