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呢,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但是有些史料中也会记载冬至这一天的开始,时期源于汉代。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非常的流行。
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会慢慢变得暖和起来。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九为极数,是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的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就一定会到来。
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我们这儿俗语说“交冬数九”,说的就是从冬至那一天开始数九,所以说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
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z,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了。因为“数九”的过程正是寒极转暖、寒消暖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数九寒天。
数九的意思:指冬至后开始的九个“九”天。
1、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2、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但缺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3、从冬天的冬至逢壬日算起(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4、“数九”的正确算法是从冬至后第一个壬日算起,故,“九”在每个年份中具体日期是不固定的,须视冬至后第一个壬日在哪一天而定。
5、另有错误认为“数九”是从冬至这天算起的,从冬至这天算起那么每年“九”的具体时间是固定的,每个“九”都固定在冬至后第9天、第18天、第27天…。“数九”从冬至这天算起的算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