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的来历是什么?

汤圆的来历是什么?,第1张

汤圆的来历是:

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知可口,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道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而在广东被称为汤丸。

据说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内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容食。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

冬至也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或“冬至圆”。据清朝文献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首先是食材的准备,有猪肉,红枣,雪梨,小葱。我们准备一块猪肉,用绞肉机绞成肉末,没有绞肉机的小伙伴用刀直接剁成肉沫也可以,但一定要剁碎。雪梨要切成小块,最好是能切成和肉沫一样的大小,削不削皮都是可以的。把准备的小葱切成葱花备用。

我们在肉沫中加入适量的盐,加入胡椒粉,胡椒粉可以多一点。先用手把调料抓均匀,之后放入一个鸡蛋的蛋清,再次把肉沫抓均匀。这道菜我们不需要用到姜,而是用雪梨来代替,把切好的雪梨末放到肉末里面,用手把食材抓均匀,让雪梨充分的融入肉末里面。抓的时候要让肉末上劲,这样在后面才不会散开。

之后准备一大盆水,放进去红枣,加上一勺食用盐。然后把肉末用手抓成丸子,丸子的大小和形状看大家的心情,大一点也没关系。接着我们就准备上火制作,准备一个蒸锅,在锅里倒入清水,等水烧开以后,把盛放有肉丸的盆放到锅里,用大火蒸25分钟。25分钟之后就可以出锅了,在出锅之前放入切好的葱花,这道美味的红枣肉丸汤就做好了。

汤丸浮起来并没熟,还需要再煮5分钟才能熟。

一般煮丸子5-12分钟就熟了,如果是常温的丸子,大概需要煮5到8分钟。如果是冷冻的丸子,就需要先放在水里解冻,再放入锅中煮,大约需要煮12分钟左右。

煮丸子的时候可以用筷子扎一下来判断丸子是否煮熟,如果丸子里的肉颜色变了则是煮熟,没变就可以放入锅中再煮一会儿,煮到丸子飘起来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00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