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济这个人有什么背景,为何他敢于刺杀魏国君主曹髦?

成济这个人有什么背景,为何他敢于刺杀魏国君主曹髦?,第1张

成济是贾充的部下,担任太子舍人,所谓的太子舍人也就相当于太子的随从,并充当太子的保镖,也处理一些简单的文书工作,一般是由良家子弟经过考核后才能担任,也就是说成济的家族可能是士族。

当时贾充的官职是中护军,中护军是高级军事将领,在曹魏时期是负责掌管京城禁军,贾充这个人是司马昭的亲信与心腹。

当时的司马昭基本上独自掌控了曹魏的政权,内外兵权和政权全部由司马昭掌控,贾充作为司马昭的部将,当然是心向司马昭的,当时的曹魏皇帝曹髦不甘心自己被控制,然后如同当年的汉献帝一样到了合适时期就得让位,曹髦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就是率领宫中的仆人、宦官等人,讨伐司马昭。

曹髦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杀行为,因为他根本不可能成功,他没有兵权,如何杀得了司马昭,他率领的手下连司马昭的宫门也打不进去,甚至连皇宫大门都出不了,曹髦出宫时最先遇到的是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但司马伷不敢跟曹髦交战,直接退走了。

于是曹髦就遇到了贾充,贾充身边的成济就问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这话说完之后,成济就上前弑杀了曹髦,曹魏皇帝曹髦就这样死了。

弑君无论在任何朝代都是重罪,并且是不可能原谅的,成济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看清楚了形势,他认为将来的天下一定是司马昭,他想通过这次弑君的行为,得到封赏,包括贾充在内,也同样是这样的想的,但是没有人敢跨出那一步,毕竟这可虽皇帝。

曹髦的身份是他唯一可以利用的东西,他只能利用没人敢杀皇帝的心理一心向前冲,但遇到成济这种不怕死的,就被成济所杀,成济想得很简单,就是为了封赏,但没有想到此事会引发严重的政治问题,曹魏群臣与百姓非常激愤,要求司马昭交出凶手。

成济是在6月2日杀死曹髦的,直到6月21日,司马昭在群情激愤之下,只能杀了成济兄弟,并诛其三族,这中间有19天的时间,所以司马昭起初并不想杀,只是看到群臣情绪无法平息,所以把成济当成替罪羊,甚至有人还想追究贾充的责任,但是被司马昭保下来了。

现在回到问题,成济为什么敢杀皇帝曹髦?有三个原因:

一、曹髦只是傀儡皇帝,没有权力,理论上任何人都敢杀了他,何况成济。当时全部权力都掌控在司马昭手中,贾充、成济都是为司马昭服务的,而不是曹髦。

二、成济在贾充怂恿下,想获取封赏,所以就杀了曹髦。成济考虑问题没有想那么远,以为自己杀了曹髦,司马昭肯定要保住自己荣华富贵的,结果被出卖了,当成替罪羊。

三、很有可能司马昭在背后下了命令。司马昭老早就知道曹髦带人杀出宫了,因为有人告密,但司马昭并没有露面,出现在现场的是贾充,很可能就是司马昭派来的,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都不想跟曹髦下面冲突,司马昭只是让外人来对付曹髦。

曹髦这事发生后,即使曹髦没有当场被杀,过后肯定也会被害死,当司马昭听说曹髦杀出来后,肯定下了杀心,暗中交待了贾充,而贾充说给成济的话,不可能是是他自做主张,贾充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弑君,肯定背面司马昭有所交待,这事结束后,司马昭一直没有把贾充交出来,也许能说明问题。

像这种事也不方便被在史书中,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是贾充指使成济杀的,实际上就是司马昭策划的,没有司马昭在背后下命令,没有人敢杀皇帝的。

成济本是三国历史中一个不入流的小人物,官拜太子舍人,依附于当时如日中天的司马家族。但是,他却做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儿,弑君!

公元260年,16岁的魏帝曹髦,年轻气盛,少有壮志。而当时的曹魏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当时司马昭篡位夺权的野心,早已显露无疑。

深感皇位不保的曹髦,决心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铲除司马昭。但是由于期间麾下王沈、王业向司马昭告密,曹髦来不及多做准备,只能纠集殿中宿卫和奴仆,拔剑登辇,浩浩荡荡地从皇宫杀向司马昭宅第。

曹髦大军在南面宫阙被中护军贾充率领的军队阻挡,双方战成一团。当时成济也在贾充军中,阻挡曹髦。当时贾充一方虽然兵力占优,但对面毕竟是皇帝,身份尊贵,大家投鼠忌器。而曹髦则无所顾忌,立于战车之上,大杀四方,如入无人之境。

成济看到自己这边隐有溃败之相,自然是非常着急,于是便问贾充该怎么办。贾充告诉他,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正是他向司马昭效忠的时候。于是成济再也无所顾忌,和哥哥成倅拿着手中长戈,就对曹髦冲了过去。

曹髦本就只是一个毛头小子,平日又在宫里养尊处优,未曾上过战场,经历生死。方才之所以能够如战神一般,无人能敌,那是因为他是皇帝,杀他就是弑君,谁敢对他动手。

曹髦真正实力其实很一般,哪儿能是成济兄弟俩的对手,当即就被一戈刺中,弑杀于车下。就这样,堂堂当朝皇帝,就死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成济兄弟手中。

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於背——《三国志·三少帝纪》

很显然,成济兄弟弑君,是在为上司贾充办事,为主子司马昭分忧。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司马昭的嘉奖赏赐,反而是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因为曹髦毕竟是曹魏皇帝,是名义上的天子。如今曹髦被当街弑杀,需要有人出来抵罪,以平息舆论。成济兄弟作为弑杀天子的凶手,自然是被司马昭给推了出来,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就这样,为司马昭弑君的成济兄弟,却遭到了司马昭的捕杀,不仅自己身死,还牵连家人,三族被夷。

《晋书·文帝纪》:济干国乱纪,罪不容诛,辄收济家属,付廷尉。”太后从之,夷济三族。

不得不说,成济兄弟是真够冤的,他们虽然是动手弑君了,但他们只是执行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贾充和司马昭。从司马昭和贾充的角度来讲,成济兄弟的所作所为,不仅无罪,而且还有功。

可他们最终的结局却是,被自己所效忠的主子给无情抛弃,不仅什么好处没捞到,还给他们当了替罪羊,里外不是人。这也难怪当时成济兄弟不服,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结果被下面的军士射杀。

对于成济兄弟的遭遇,很多人都是不表示同情的,认为他们完全就是咎由自取。要知道,他们所杀的人可是皇帝,弑君的后果他们不可能不清楚。

那么既然清楚后果,却还要上去动手,那就应该要有一个替罪羊的觉悟。就像《刺客列传》里面的那些刺客一样,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样也算是为自己的主子尽忠到底了。而从他们跑到屋顶上大骂司马昭的举动来看,他们就是没有这样的觉悟,认为弑君之后,司马昭会保他们。这样的想法,显然过于天真。要知道在古代公开弑君,那可是大逆不道,司马昭凭什么保他们?除非司马昭是一个不顾及舆论的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所以,他们明明不想当替罪羊,却又还要去弑君讨好上司主子,那就只能说是愚蠢。

关于这样的结论,其实对成济兄弟是不公平的。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们选择的余地是很小的。成济兄弟之所以对曹髦出手,显然是受了贾充的指使。

虽然出了《魏末传》以外,大部分史书上没有明说是贾充让成济动的手,但很明显是有这方面的意思。否则一开始成济就可以冲上去了,哪里轮得到曹髦在那里出风头。

《魏末传》:贾充呼帐下督成济谓曰:“司马家事若败,汝等岂复有种乎?何不出击!”倅兄弟二人乃帅帐下人出,顾曰:“当杀邪?执邪?”充曰:“杀之。”兵交,帝曰:“放仗!”大将军士皆放仗。济兄弟因前刺帝,帝倒车下。

而成济能做到太子舍人,自然清楚弑君的后果,而他自己又不想死。如果不是贾充以司马昭的名义做了承诺,保他一命,他没有必要冒险弑君。因为对于成济来说,弑君明显是死路一条,但违抗贾充命令估计也是死路一条。

贾充何许人也,司马家的绝对心腹,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代家主都以他为左膀右臂,后来更是和晋武帝司马炎结为儿女亲家,女儿贾南风,嫁给了晋惠帝司马衷,并一手掀起了八王之乱,带领西晋走向灭亡。这样的人物,他得罪不起,既然贾充承诺保他性命,他自然就只能选择弑君。

只是他没有想到,司马昭最终并没有保他。正是因为这样,成济才会跑到屋顶去大骂司马昭。不然的话,他老老实实受死就行了,没有必要去骂司马昭。

所以,不要怪成济愚蠢,他只是没得选。除非他有大毅力,敢临阵倒戈,跟随曹髦一起攻打司马昭,或许还能绝处逢生。就算不能保下性命,至少还能如尚书王经一样,博得一个身后美名,而不是如今这样的里外不是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99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