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菜品是潮汕的节日食俗之一,是一种有馅的糯米粉制汤圆;鸭母捻原名为糯米汤圆,后来改为鸭母捻。鸭母捻有多种馅(绿豆,红豆、芋泥),并且形状不一,有的呈圆,有的呈椭...
二为这汤圆煮熟浮于水面,如白母鸭浮游于水面,故称为鸭母捻
如果用“鸭母捻”这个词,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一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它跟鸭子有什么关系?又跟鸭母有什么关系?如果换一种说法,大家可能就相对清楚一点,比如说我们把它叫成"潮汕汤圆"。在潮汕地区,冬至称为“冬节”。冬至时节,潮汕人喜欢吃汤圆,而汤圆在潮汕地区的俗称就是“丸”。一到冬至,家家户户都围在一起做汤圆。而汤圆有包馅和不包馅的,不包馅的叫冬至圆,包馅的就叫“鸭母捻”。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现在这"鸭母捻"成为日常的一种甜汤,随时都可以在甜品店或者传统小食店里面吃到。
潮汕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有两种,一种是单纯的糯米粉,像和面一样,糅合成面团,然后做成圆圆的母指大小的粉团;一种是有包馅的,馅料多为芝麻、花生和芋泥等,这个包馅的汤圆,潮汕地区有一个独特的称谓“鸭母捻”(ling是潮汕的方言,在新华字典里没有查到,但民间造出来的字是浮和沉两字的合体,浮在上,沉在下,从形象上讲,这包馅的汤圆放在水里,是呈半浮半沉的状态在水里滚动,这滚动的形态,潮汕人就叫做“捻”)。
潮汕人为把汤圆做出了特色,现在的“鸭母捻”是潮汕汤圆的代表,好的“鸭母捻”要求皮柔韧,馅软滑,所以选料方面,皮要选用黏性比较大的泰国糯米,馅要用优质的绿豆沙、红豆沙、芋泥、芝麻糖、花生泥等。做法方面,现在也有所改良。先将糯米放在水中浸2小时,然后用石磨磨成浆,再将糯米浆压干成粉团,揉粉团时再加水,且揉粉团的时间也要有耐心,要揉搓十几分钟,这样制成的皮才软滑,而且不粘牙;在包馅时,不同馅的“鸭母捻”形状各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各有记号,以区分不同内馅的“鸭母捻”。做好后的“鸭母捻”只需在放了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此时用碗盛上即可食用。煮熟后的“鸭母捻”外表洁白,吃起来口感香甜润滑。
过去了,这种潮汕汤圆是家里自己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更愿意到市场上去买速冻的包装好的汤圆回家煮,各种品牌的汤圆竞争也很激烈,做法也各不相同,但是如果能吃到正宗的潮汕汤圆鸭母捻,对于潮汕人来说,也应该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如果吃完甜腻腻的甜汤之后,能够再来一杯酽酽的工夫茶,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因为是潮州地区名小食,所以大家都喜欢吃。
研究潮州文化的叫兽砖家包括潮州“韩师学院”院长林伦伦都不懂鸭母[(浮沉)二字合一,二字相叠浮在上,沉在下,去掉一个氵偏旁]的写法。(写法见表中)有的写作捻、拈、或(米念)二字合一。
这又是个迷魂名字,虽然名叫鸭母捻,但其实并没有鸭子也没有鸭母,甚至连荤都不沾。
鸭母捻是一种有馅的糯米丸子,相传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当时的鸭母捻就是一个实心的汤圆,是元宵的小吃,后来经过改良,鸭母捻加了馅心,味道更加美味。
在壹周君心中,潮汕是吃货云集的地方,就是吃糯米丸子都能吃出栩栩如生的动感来。
鸭母捻的制作要求特别严格,它要求皮要柔韧,馅要软滑。具体做法是将精选糯米粉倒在桌上,使劲用水揉捏,那柔韧的手感仿佛在告诉你做成后的皮将是多么柔滑。
你可别看它外形简单,制作的工夫可讲究了!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馅、黑芝麻和芋泥,每粒的馅约15克。
鸭母捻放在甜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有些还会配上银耳汤,或者会加上红枣、莲子等,脑海浮现“白毛浮绿水”成群戏水的景观。
传统卖鸭母捻每碗三四粒,每粒的馅各不相同,为区分每粒馅的不同,在包的时候,不同馅的鸭母捻形状各异,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等,各有记号,有的还会给它加上“胎记”呢!最有趣的便是包有豆沙馅的,它略尖,稍稍折下,乍一看,好似鸭子的头一般!
甜而不腻的馅一下子溢满你整个口腔。柔滑的皮,丰富的馅料,独特的味觉感觉。来来来,来一碗!
汤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食物,超市里冰柜中一包包速冻的芝麻汤圆、花生汤圆似乎早已充斥我们平日里的厨房,但其实在潮州有一种和汤圆相差不大的糯米粉制作出来的甜食,它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作为“鸭母捻”,做出来的味道不仅好吃,而且颜值还高,让人忍不住想来上一口。
据当地人说,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吃汤圆的习俗,在元宵节吃汤圆更是图一个平安吉利,合家团聚的意思,而在潮州,清代的时候就出现了水粉汤圆,以松核桃、猪油和糖作为馅料,或者以肉糜加葱、油制作成肉馅,吃起来满口回香,粉皮更是细腻爽滑软糯,此法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如今鸭母捻的制作方法。
鸭母捻之所以被称为这个名字,是因为其外表就如同一枚椭圆白皙的鸭蛋一般,而鸭蛋在粤语中又和“鸭母”有着相似的读音,所以当地人便称奇为“鸭母捻”。而到了现在的潮州,最为正宗的和受欢迎的鸭母捻就要数胡荣泉店制作而出的,他们店里制作出来的鸭母捻外表洁白滑嫩,辅以甜料,吃起来绝对是平日里很少见到的味道,其表皮的制作是十分考验一个合格师傅的关键,首先是将糯米浸泡上一晚上,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变得饱满,然后用石磨将糯米磨成粉浆,再将其倒入一个布袋之中让其水分沥干,剩下最后的浆粉,将其用力揉压使其变得更加的有韧劲,这样一个鸭母捻皮才算是大功告成。
当皮制作好后,就将其皮捏成一个小酒杯的形状,然后包上黑豆沙、绿豆沙、芋头泥和香黄片制作而成的馅料,最后封口下锅熬煮即可,每一碗四粒,搭配上甜汤和配料,颜值不要再高!
吃上一口鸭母捻,那软糯的皮子瞬间在牙齿的咬合下破开,紧接着就是内馅的甜蜜侵占整个口腔,芋头泥混合着豆沙的绵软,在舌尖上游历,在齿间摩擦,温润的口感可以让一天的疲惫都融化在这一碗甜汤里面。
在当地,如果一天里面不来上一碗甜汤或者煲汤,这一天的日子简直是度日如年,所以鸭母捻本作为节日里的小吃,现在也成为了大家伙平日里的 美食 了,无论是颜值还是口感,都能吊打一条街,如果有机会去到潮汕,这一碗甜蜜蜜的鸭母捻绝对是你最不容错过的 美食 ,坐在小摊旁边吃上几个,它能让你旅途的疲惫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用铁锅,天然气做,好评呀[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