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米象的虫体大约只有3~4毫米长,而它们的“鼻子”就大约占了1毫米。米虫主要生活在大米、小麦等储藏谷物中,还包括通心粉等加工过的谷物食品,以此为食,其主要危害对象是存储2~3年的陈粮,常常使我们储藏的粮食损失巨大。
为什么大米放久了会长小虫子?哪儿来的?一个方法“赶尽杀绝”
米虫的成虫将卵产在一颗颗谷粒内,再用胶状分泌物把洞封起来,这样的谷粒看起来像是“完好无损”的,也就是说,你吃的每碗饭都可能含有米虫虫卵。
一般而言,米虫的出现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当谷物还在地里的时候就被成虫产了卵,另一种是在加工或者存放过程中被虫卵感染。
幼虫孵出来后,会先在谷粒里面生活,由内向外吃掉谷粒,留下被掏空的外壳,一个月后成虫羽化后破米而出。所以在成虫出现前,我们很少能够发现它们的踪影,在某一天突然看到在米堆里钻来钻去的成虫时,就会产生一种“凭空出现”的错觉。
米虫的繁殖速度极快,成年雌虫破蛹后3天内就能够得到交配机会并开始产卵,每年最多可达8-9代,每代300-600枚卵。
超强的产卵力是米虫“杀之不绝”的原因。
为什么大米放久了会长小虫子?哪儿来的?一个方法“赶尽杀绝”
图源网络
有米虫的大米还能吃吗?吃了会不会身体不好?
大米生虫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就算是再先进的加工技术也不能完全杜绝虫害。
米虫本身没有毒性,只要筛掉米虫和它的代谢废物,再把米淘干净,大米是可以正常食用的。退一步说,就算是误食了米虫,也不会有食品安全的隐患,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所以,没有必要一袋米里面生几只虫就全部扔掉,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为什么大米放久了会长小虫子?哪儿来的?一个方法“赶尽杀绝”
不过,大米生虫一般说明存放时间已经过长了,所以食用前一定要仔细查看有无发生霉变。如果发生霉变不建议食用,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容易对健康产生影响。
预防大米长虫,一个方法很有效
当我们发现米虫的时候,米虫已经悄悄把我们的大米蛀空了,所以“屯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预防大米长虫。
熏蒸就是一个常用的方法。熏蒸是利用熏蒸剂的气味,达到在密闭场所杀死害虫、病菌或其它有害生物的一个技术措施。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用大蒜、大料和花椒等气味浓重的食材来杀死米虫,这利用了熏蒸的原理。
“米虫”指大米里的蛀虫,学名叫做米象,又称象鼻虫,头部有较长的鼻子,如大象一般,且繁殖速度快。发现米虫后,最好就不要再吃了。
为了除米虫,一些人将大米放在阳光下暴晒。如超过35℃,的确能将虫子杀死,但在晾晒过程中容易产生灰尘,且晒过的大米会丧失水分,米粒粗糙易碎,做成米饭没有味道,因此不建议暴晒。可以把几瓣大蒜或用纸包着的花椒放进米里,能防治米虫。
扩展资料:
稻子刚结穗还尚未收成前,“米象妈妈”就已经把卵产在稻穗中。收割后虽经过碾米的步骤,但也无法破坏其孵化环境,而且在产卵过程中,“米象妈妈”会将米粒咬出一个洞并产卵于洞内,再以分泌物将米粒上的洞口封住。
等到碾成食用米的过程中,因周遭环境温度和或空气介入,适合虫卵孵化,幼虫便在米中渐渐发育,经成蛹、羽化,就是人们看到的米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食物里有虫,别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