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蚂蚱菜

马齿苋——蚂蚱菜,第1张

蚂蚱

每到夏天,一场大雨之后,在响泉的土地上就会长出一种不怕晒的野菜。它的叶子和茎秆都是肥嘟嘟的,碧绿的叶子鲜嫩可爱,红褐色的茎秆很有质感。它的茎秆脆而多汁,嚼一下粘溜溜酸唧唧的,外皮比较坚韧,小孩子喜欢折成一段一段地挂到耳朵上当耳坠玩。

这个野菜就是蚂蚱菜,在农村蚂蚱菜是一种有害的野草,它和庄稼抢夺养分。小时候帮助大人锄地,地里的蚂蚱菜是要统统干掉的。大人还常常吩咐:把锄出来的蚂蚱菜花拉到堰边里。蚂蚱菜不怕太阳晒,没有根也不怕死,一见雨水就又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我好奇地问我奶奶:蚂蚱菜为啥晒不死,没有根也能活?我奶奶说:原先,天上有十个太阳,不论白夜后晌,头顶上都是白花花的日头晒着,把地里的庄稼都晒蔫悠了。有一个大英雄拿箭射太阳,赶得太阳从东往西跑。眼看着太阳被一个一个地射了下来,有一个太阳比较灵犀,逼急了躲到了蚂蚱菜的叶子下面,没找着。太阳怕把蚂蚱菜晒干了就藏不住了,就不晒蚂蚱菜。以后,白夜太阳都从东往西跑,一到后晌就藏到蚂蚱菜下面不敢出来。无论多么旱的天,别的棵被都晒得干干巴巴的,只有蚂蚱菜长得绿油油的,很水阔。

我奶奶还教我一首唱蚂蚱菜的儿歌,当时先是女孩子唱的,没好好学,还记得一两句:“蚂蚱菜呀红 杆杆(家乡话发音为gaigai) ,我 娘 教我 缝 针 线 。不会 缝 呀不想 学 ,光想吃那红 杆杆 ……”

戴蚂蚱菜坠子,唱蚂蚱菜歌是上小学之前的事了,待年岁及长就要帮家里干活。印象深刻的是暑假到棒槌地里拔蚂蚱菜喂猪,三伏天的棒槌地像蒸笼一样,拔上两化肥袋子蚂蚱菜,三两小伙伴坐在地头上下四顶、堵屎茅栏、抓石子,凉风习习,很是惬意。俗话说:棒槌地头上和饭屋门口最凉快。生活在空调屋里的孩子没有生活经历,是理解不了的。

蚂蚱菜,学名马齿苋,是苋菜的一种。它不但是一种优质牧草,还是一味药材。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为五行草,因其叶绿、茎红、花黄、根白、子黑,是为五行。功效入心经,清心火,散肺热,主皮毛。民谚曰:“吃得蚂蚱菜,无病又无害”。 还有民谣:“蚂蚱菜,沸水炸,人们吃了笑哈哈,哎呀呀,头上的白发变黑啦”。看来我也得多吃点蚂蚱菜了,自从离开国企到外地打工以来,头上的白发就渐渐多了起来,唉,早生华发啊。

药食同源,马齿苋也是一种上佳的 养生 野菜。马齿苋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纯净、鲜香、营养丰富,是大自然馈赠的珍品。马齿苋作为菜蔬在我国的食用 历史 悠久,杜甫的《园官送菜》诗中便提到了马齿苋:“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又如马齿盛,气拥葵荏昏”。在古代农耕 社会 ,农本经济是最主要的经济形态,为了鼓励农耕,朝廷以吃马齿苋,作为亲民悯农的秀场。《唐语林》记载:“德宗初即位,深尚礼法,……召朝士食马齿羹”。

马齿苋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味道很鲜亮,有种酸酸滑滑的感觉。马齿苋炒肉也是很常见的做法,马齿苋自身的酸头很入味,怎么炒怎么好吃。马齿苋煮粥,比炒菜和凉拌的那种酸感已经减轻了很多,清淡爽口。

较之其他菜蔬,烹制马齿苋必须增加一个工序,这个工序叫焯水,就像民谣里唱的“蚂蚱菜,沸水炸……”。为了保持口感,中和酸味,洗净粘液,需要将新鲜的食材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焯至变色,色成碧绿即可捞出,放入凉水内过凉待用。后面的烹饪步骤就和其他菜蔬别无二致了。

蚂蚱菜包饺子、包包子也是别有风味的。小时候农村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大家都不吃野菜,唯有蚂蚱菜例外。夏天攋回来一大堆蚂蚱菜,大人把鲜嫩的梢头掐下来,用开水炸了,放到石头台上晒,剩下的蚂蚱菜就喂猪了。这是个细活,是不让小孩子插手的。晒干后的蚂蚱菜装到塑料袋里密封好,到冬天用温水养开,拌上脂渣,二师兄和蚂蚱菜再次相遇。包成包子上笼一蒸,那个香啊,隔着几个院子都能闻到。

现在老家也没大有人吃蚂蚱菜大包子了。近年在泰安上班,在小区里看到有很多人家晒蚂蚱菜的。和响泉的焯水不同,泰安的做法是切细了直接晒。询问当地的同事,也是到冬天包大菜包子。立刻无语凝噎,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蚂蚱菜就是马齿苋,在农村是很常见的野菜,菜地里、路边等都长有,有些人不爱吃,可是我吃过,我喜欢这种野菜的鲜味。农村的马齿苋的做法:凉拌马齿苋、清炒马齿苋、马齿苋馒头、马齿苋煎饼、马齿苋瘦肉汤、马齿苋团子、马齿苋饺子、蒜泥马齿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88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