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有什么动物

戈壁滩有什么动物,第1张

     动物多种多诸如野骆驼、蒙古Equushemionus)、詹兰羚羊和捷尔伦羚(dzeren)的大哺乳动物。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野马曾分布于荒漠西部地区,在野外可能已经灭绝。_齿类动物包括旱獭与囊鼠,还有爬虫类。

      1、野生双峰驼

      野生双峰驼为骆驼科、骆驼属、双峰驼下的一个亚种。头体长3.2-3.5米,肩高1.6-1.8米,尾长50-60厘米,体重450-680千克。巨大的有蹄类,背上有两个驼峰,颈长而且向上弯曲,体色金黄色到深褐色,以大腿部(股部)为最深。在冬季颈部和驼峰丛生长毛,有双行长长的眼睫毛和耳内毛抵抗沙尘,而缝隙状的鼻孔在发生沙尘暴时能够关闭。

      2、蒙古野驴

      蒙古野驴外形似骡,体型介于家驴和家马之间,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

      https://imgcdn.idongde.com/qa/2020/07/07/10/1594089370345283

      3、旱獭

      旱獭为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常称为土拨鼠,含6个亚种。大型啮齿动物,体长为500毫米,体重4-5千克。尾短为110毫米。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与鼠类相似,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耳小眼细,四肢粗短,利爪坚硬,松尾短扁。

      4、囊鼠

      活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的囊鼠特别喜欢打洞,它们的身躯矮胖,四肢较短,几乎没有脖子,适合在洞中匍匐前进。囊鼠名字的由来全是靠它有一个巨大的颊囊,这个颊囊贮存很多食物后,囊鼠就在它的巢穴内搬来搬去。

      5、戈壁熊

      戈壁熊为隶属棕熊亚种的一类动物。它们的饮食一直是:植物根,浆果,其他植被,昆虫,偶尔也会吃吃鼠类而当其冬眠时,食物则非常稀少。它与北美灰熊很像,但是它能适应戈壁的干旱环境现在戈壁熊已经非常少见,并濒临灭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戈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生双峰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野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旱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囊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戈壁熊

每一天,地球上就有75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发现,就已经从世界上消失了。下面出现的这10种动物,曾经在地球上数量众多,但如今却只剩下唯一的独苗苗了。

卡卡鹦鹉。卡卡鹦鹉是世界上最胖的鹦鹉,也是唯一不会飞的一种鹦鹉,新西兰特有物种,体型比较大,外表酷似猫头鹰,它的爪子比其它鹦鹉来的大,擅长在树枝间攀爬。据传这种鸟的肉质极为美味,这也正是该物种走向灭绝的原因之一。截止2019年数据,全世界还有147只卡卡鹦鹉。曲角羚羊。现在,世界上只剩3头野生曲角羚羊了。这种极度濒危的羚羊,两只角呈螺旋状,比较特别。它们生活在撒哈拉地区严酷的环境中,而就目前严峻的生态局势来说,该物种注定要在野生环境中灭绝。

戈壁熊戈壁熊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沙漠和戈壁地区的熊类,全球戈壁熊的数量已不足20只,生活在蒙古国境内,被蒙古国视为“国熊”。小头鼠海豚。小头鼠海豚又叫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湾鼠豚等,是稀有的鼠海豚属,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特有物种,长约1.5米,重50公斤,有黑色的眼圈和嘴唇。2019年仅剩19只,其数量仅剩下约30只。此前有预测,它们将在2022年灭绝。苏门答腊犀牛。苏门答腊犀牛是现存体型最小的犀牛,曾经广泛分布于亚洲,而如今野生苏门答腊犀牛已濒临灭绝,估计数量不足100头。

濒危的原因:

它们的繁殖地生态系统特别脆弱,受气候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度砍伐,栖息地的丧失和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商业用途自然是最大的人为因素,尤其是上世纪50-80年代的大规模捕杀。

1.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或称作鼍(tuó),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

2.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3.藏羚羊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印度拉达克地区。

4.黑颈鹤

黑颈鹤(学名:Grus 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体羽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尾羽褐黑色。头顶前方裸区呈暗红色,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繁殖于拉达克,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飞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可达10000米。

5.娃娃鱼

中国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

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于中国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新华社华盛顿2018年5月21日电: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俗称“娃娃鱼”的濒危物种中国大鲵并非一个种,可能存在5-8个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黑颈鹤

百度百科-娃娃鱼

百度百科-藏羚羊

百度百科-大熊猫

百度百科-扬子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81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