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乎是什么意思

闽d2023-02-06  29

叹词、表示感叹,亦作嗟呼或嗟_。

嗟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ēhū。

史记孝武本纪,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_耳。

嗟乎,在文言文中是一个表示感叹的发语词。常用于文章或段落结尾句之前,对前述人或事物表示感叹,进而引出结尾句。

嗟:古人感叹声,相当于现代人的“唉!”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如李陵《答苏武书》结尾一段开头语: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意思是:唉呀,子卿!还有什么话可说?相隔万里之遥,人的身份不同,人生道路也迥然相异。活着时是另一世间的人,死后便成了异国鬼魂。

1. 文言文中的“嗟乎”是什么意思

【全拼】: 【jiē hū 】【释义】: 1.亦作"嗟呼"。

亦作"嗟虖"。); 2.叹词。

表示感叹。在文言文中是一个表示感叹的发语词。

常用于文章或段落结尾句之前,对前述人或事物表示感叹,进而引出结尾句。 嗟:古人感叹声,相当于现代人的“唉!”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嗟乎例句: 1.《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 2.《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复见乎!” 3.《〈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4.《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欤?嗟呼!” 5.《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 范仲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6.《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博才赋》:“嗟乎!国运兴隆,文运则昌,经济腾飞,教育先行。”

2. 文言文中 嗟乎 什么意思

【全拼】: 【jiē hū 】

【释义】: 1.亦作"嗟呼"。亦作"嗟虖"。); 2.叹词。表示感叹。在文言文中是一个表示感叹的发语词。常用于文章或段落结尾句之前,对前述人或事物表示感叹,进而引出结尾句。

嗟:古人感叹声,相当于现代人的“唉!”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嗟乎例句:

1.《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

2.《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复见乎!”

3.《〈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4.《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欤?嗟呼!”

5.《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 范仲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6.《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博才赋》:“嗟乎!国运兴隆,文运则昌,经济腾飞,教育先行。”

3. 嗟是什么意思

jiē

文言叹词:嗟乎。嗟叹。嗟来之食。

笔画数:12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431113121

详细解释:

--------------------------------------------------------------------------------

jiē

【叹】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感叹声〖alas〗

嗟叹使心伤。——《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唐·韩愈《师说》

嗟乎!…非此之由乎。——清·刘开《问说》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嗟乎(嗟呼。表示感叹);嗟讶(感叹,惊叹);嗟异(感叹称异);嗟悼(哀叹,悲悼)

表示呼唤〖hello〗

嗟,我士,听无哗。——《书·秦誓》

又如:嗟来(来,语助);嗟来之食;嗟嗟(表示招呼)

jiē

【动】

叹息〖sighheaveasigh〗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嗟呀(叹息);嗟咨(慨叹);嗟怨(悲叹;怨恨);嗟伤(叹息伤感)

赞叹〖gaspinadmiration,highlypraise〗

见其所为文,嗟赏之。——《宋史·王质传》

又如:嗟仰(赞叹景仰);嗟尚(赞叹嘉尚);嗟赞(赞叹);嗟异(赞叹称异)

嗟来之食

jiēláizhīshí

〖ahandout〗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4. 文言文的乎是什么意思

①相当于“于”。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在”、“由”等。《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师说》:“生乎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风乎舞雩。”⒉介绍比较对象。译为“与”、“对”、“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⒊介绍依凭的条件。《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②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士,能复饮乎?”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候将相另有种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肴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几乎?”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乎﹗出无车。”⒌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召公谏厉王弭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始得西山宴游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③用于形容词、叠音词后面。《庖丁解牛》:“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矣。”《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五人墓碑记》:“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75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