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一、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出处
唐·李绅《悯农》
《悯农》赏析
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唐·李绅
扩展资料:
中唐诗人李绅 (772—846) 生活在李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眼见各级贪官污吏、各地土豪劣绅对农民的剥削压榨日益苛重,作为头脑清醒、具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用《悯农》诗加以揭露社会的黑暗,寄寓了作者强烈的悲悯之情。此诗题为“悯农”,明白告示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诗作的感情倾向。
如果说,诗的上一联句是侧重写人们面对自然成功地认识、运用其规律,获得预期的成果,遂可使自己生活得到温饱、富足。那么,下一联句则是写面对社会,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丑恶现象。在漫长的私有制社会里,剥削者、食利者的贪欲挥霍、骄奢淫逸,总是无法抑制,难以排除的;相反,这些却会千方百计、花样翻新、无孔不入地在社会上蔓延和传播。
《悯农》古诗的意思翻译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悯农》原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悯农》其他情况简介。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此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