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哪一本书最有名?

李玫瑾哪一本书最有名?,第1张

李玫瑾发表学术论文《家庭在青少年人格教育和违法犯罪预防中的作用》;《少年刑事司法制度探析》;《犯罪预防的新思路与实践——英国 <犯罪与扰乱秩序法>述评》;《关注青少年犯罪就是关注我们的明天》等。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家中都有不少好书,但是看过的可能不多。以前总是会有各种理由没有时间看书,比如,孩子太小,工作太忙,生活太累等。忙活了一天,等到把孩子哄睡了,总是想放松一下,于是看手机刷视频便成了放松的方式。

可是,有时也会觉得自己应该学习一下!无论是养育孩子,管理班级,还是自己的学科素养,也有自己觉得无能为力,或是觉得自己落伍了的时候。可是,想法如果不变成行动,那也只能是空谈。以前说,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需要有一桶水,现在,一桶水都不行了,老师得有流动的活水。所以,读书学习迫在眉睫。

最近,我一直在给家长推荐李玫瑾老师的书,大家也可以在喜马拉雅app上搜索李玫瑾,就会有很多免费的资料可以收听。这样做饭时,洗衣服时,墩地时都可以一边听,一边干活。

下面,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李玫瑾老师。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剖析,深受大家欢迎。她通过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发现,人的心理问题与早年的养育息息相关,由此提出了人的养育要关注早年心理抚养,尤其要关注与人性相关的情感、与命运相关的性格等观点。

作为老师和孩儿妈,在这里我也想把李玫瑾老师写的《心理抚养》推荐给大家,无论是对管自家孩子,还是管理学生都有借鉴意义。《心理抚养》和《幽微的人性》是一个系列的书。

下面给大家分享书里的一些观点:

1.孩子的问题多是身边的大人造就。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经常打人,很有可能就是父母在家老打孩子。所以,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

2. 父母亲自陪伴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养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好的。与其给孩子挣钱,不如亲自陪伴孩子。与其给孩子存钱,不如教他如何为人处世。

3. 谈恋爱要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现实生活中没有孙悟空,再有能耐的人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遇到那种不想显露家庭背景的人,要小心接触。谈对象时,关键要问两个问题:“你家里老人都好吧?你爸妈关系挺好吧?”其实,与一个人结婚,就是与一个家庭结婚。如果对象的家庭不正常,你未来的婚姻生活就容易有变数。所以,你既要看这个人本身,还要看他的祖父母和父母。

4. 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人生也有转型期,青春期就是人从依恋到独立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对这个时期孩子的各种挣脱表现,养育者“不急”是唯一的破解之道。若是孩子在青春期出现敌对情绪,父母一定要耐心和坚忍,记住“和善而坚定”的原则,更要有“船急不可猛掉头”的意识。

5. 父母在意并强调的就是孩子未来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某些事情的在意,坚持和强调,都会成为孩子未来的观念,成为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的观念。观念的形成,就是这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每天所见所闻留下的看法。

6. 耐挫之心越早历练越好。许多父母不明白,人的躯体抗压性差别不大,抗压性差别最大的就是人的内心,而内心的强大没有一个是靠天天夸奖夸出来的。家庭内正常的严厉批评甚至训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给孩子打“心理上的疫苗”,可以让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情况都能坚强面对。

7. 对三到六岁的孩子说“不”。三岁之前有恩于他,从三岁开始立威于他,威就是威严。这一要求就是让孩子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可以做的事情,父母可以默许或者不表态,但不可以做的事情,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制止孩子,并告诉他为什么。

8. 这种说“不”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态度: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对你的爱是有原则的,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你的表现。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够坚决,他就够明白。从此之后,他将学会克制情绪,撒野般胡闹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有用的观点,我就不一一说了。我已经把书中的一些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非常明显的就是,在管理孩子方面,自己感觉无能为力,筋疲力尽的时候少了,所以我发火的次数减少了,然后家庭氛围更好了,自己也过得舒心,孩子也过得快乐。在学校处理学生问题时,更能够看透并理解学生的一些行为,解决起来也就能更容易一些。

我说了那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大家,读书是一件有用的事,它能解决生活中的困惑;读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群人一起读书既能相互督促,也能提高自己。学习是一种习惯,坚持就能有收获!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成长。

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71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