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纳什均衡

博弈论——纳什均衡,第1张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百度百科。

简单地说,纳什均衡就是别人采取那样的策略,我不得不采取这样的策略,在别人不改变策略的情况下,我也无法采取别的策略,如如形成了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

你可能听说过这个故事。老师让全班所有的同学想一个0到100之间的整数,说谁想的数字最接近全班平均值的2/3,谁就获胜。那么聪明的学生就会这么想:假设如果全班的同学都随机选了一个数字,那么平均值就是50,我的答案应该是50的2/3,也就是33;如果再进一步想,如果大部分的同学都足够聪明,想的也是33,那么平均值就变成了33,那么更聪明的我答案就要变成22。但是如果全班的同学也足够聪明,想到了22,那么我的答案就是22/3*2=14。所以假定所有的学生都会这一样一步一步的推理,最后得出的答案就是0。而事实上没有哪个班的学生能聪明到这个程度,也就是给那个最极端的答案0.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也不会聪明到那个程度,去做那个极端的推理并执行。但是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上一个看似复杂又矛盾的现象。比如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一直没断过,中学生作业多、任务重已成为一个事实,很多学生晚上要花3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做作业,到了晚上11点、12点还不能睡觉,周末的各学科的练习卷会有十几二十份,根本没有玩的时间。但是与此同时,在周末或者晚上很多家长又把孩子送出去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这不是让孩子的负担更重了吗?难道大多数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学业已经很沉重了吗?

难道学校的想布置这么多作业吗?难道学习喜欢做作业到深夜吗?难道家长喜欢晚上周末不怨其烦的送孩子去各种班吗?答案当然都是不是。有人这些都是被逼的。不错,其实这是三个“纳什均衡”。

先看学校的老师为什么要布置这么多的作业。那是因为别的学校也布置了那么多的作业。如果自己的学科不布置那么多的作业,那么学生的各项学科技能(考试成绩)将落后于同一地区的兄弟学校。这是老师不远看到的,也是学校领导不愿意遇见的,很多时候也是家长的意愿,即想看到我的孩子有个好成绩。

再看学生为什么不得不完成那么多的作业。其实也是被逼的。同班同学都完成了,为什么你完不成?这是老师的责问。同班同学都完成了,为什么我完不成?这是自我能力的怀疑。所以孩子们都孜孜不倦地完成了一天数个小时的作业量。完不成的孩子,要么已经完成了自我否定,破罐子破摔,成了老师、家长眼中的“差生”;要么鼓起勇气对抗到底,成了老师、家长眼中的“顽劣”、熊孩子。

最后家长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各种兴趣班、辅导班。那是因为别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过去了。别家的孩子去某某钢琴班,考了个十级被某学校提前录取了;那家的孩子去了舞蹈班拿了个金奖,都去北京演出了;哪家的孩子去了哪个辅导班,成绩一下子提高了30分,上次考试都进了班级前10名。所以没有哪个家长是做得住的,不管孩子有多少兴趣,有没有时间玩自己的游戏,都得送过去。

理解了博弈论中“纳什均衡”,可以帮助我们懂得人生中的很多无奈。我想这也是自我修养的一种提升。

纳什均衡的定义就是:在任何竞争或冲突中,如果各方不愿或者无法沟通,就至少会有一个纳什陷阱等着请君入瓮。

比如那两个囚徒他没法沟通,他们俩在不同的房间里边,这样就阻断了他们的沟通,就一定会有一个纳什陷阱在等着:双方均已选定一种策略,任意一方独自改变策略将会使情形恶化。

假如这两个人是惯犯,在进去之前都已经商量好了,说如果抓住的话打死也不承认,这样的话咱俩都是轻刑。但是如果有任何一方改变事先约定,都会使得情形变得更糟糕,这时候他们就进入到纳什陷阱当中。

在各方都选择了同一策略的情形下,没有一方能够通过独自改变策略而获益,此时的策略搭配和后续结果,就构成了纳什均衡。

就比如说有一方招了,然后你说我坚守,我不招。你不招,你判十年;而对方招了,对方获益,零年。这时候就是陷入纳什陷阱当中,同时达成了一个四四的纳什均衡,没有人有动力再去改变。

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纳什陷阱,还包括离婚。有生活经验的人会知道,离婚这件事发展到最后往往就是争财产。一开始大家都不这么认为,开始离婚的时候大家都会说,钱我不在乎,都给你都行,我走了。

结果发现对方真的都拿走了,就开始生气,说凭什么你这样对我,我不蒸馒头争口气!然后就开始打官司,不断地折腾。最后你会发现大量的钱用作了律师费,用作了消耗的社会成本。原因就是双方各不退让,不愿意妥协。

一开始的姿态都很好,但是由于一方做的让对方不满意,激起了对方的恶意,开始大量地争执,最后陷入到一个纳什均衡当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64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