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指的是什么?

魏蜀吴指的是什么?,第1张

东汉末年以后的三国鼎立:魏国 蜀国 吴国

魏国(曹操),占据北方,西凉等中国大部分地方。

汉(刘备),一般称之为蜀汉。占据巴蜀,云南等地。

吴国(孙权),占据江东和荆州的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

魏蜀吴,魏始于曹操 他的儿子曹丕 费汉室称帝

蜀 刘备,曹丕废汉帝后 以皇叔身份自立为帝

吴, 孙权,曹丕篡位后 自立为帝

魏蜀吴

大家都很了解三国的基本势力划分,三国的交界处是汉中、荆江、和长江东段,其中蜀汉南北皆有重镇易守难攻(北有汉中,南有永安)且“蜀道难于上青天”整个蜀汉的地形十分利于防守,而东吴更有长江天险,且有最强大的水军力量最为保证,也是防守型的势力。而只有魏国几乎没有什么天然地理优势,经常容易陷入被两面夹击的窘境中,可是笔者认为,这并非其不利之处,恰恰是成就其最终后期统一的原因。因为没有地理优势的保证,敌军随时都可进犯中原,所以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保证战备,又要时刻警惕蜀吴联合进攻,要想尽各种办法分化和瓦解敌军联盟关系(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佩服诸葛亮``如果他的联吴抗曹的策略能被东吴认识到,也许历史会上演蜀吴争天下的好戏),正是这种长期的生存忧患意识状态下,中原地区的势必须得更加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军队,而蜀和吴的统治者在后期安于现状,希望凭借地理优势把自己的势力保持下去的心态十分明显,无心进取中原。中原的势力则相反,如果不彻底打跨具有天险的敌对割据势力,他们的安乐生活就始终没有保证,因此统一全国是他们无法推卸的责任。这就是地域的优势最终成为祸害其国家的原因。

1、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

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

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

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上图是魏蜀吴三国行政区在当今的位置。

扩展资料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

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曹魏,而蜀汉跟东吴两家的实力不分上下。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凭借长江之险击退了曹军八十万军队。由此可见,长江的阻隔削弱了北方魏国的进攻,为吴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长江也不例外。长江,作为一条东西向的大河,一方面,阻隔了南北方向的交通,成为吴国的一道天然防线;另一方面,联系了东西向的交通,将长江中上游的巴蜀与长江中下游的东吴相连接。

如果说长江的南北阻隔作用是东吴的地缘优势的话,那么长江的东西联系作用就会成为吴国致命的地缘缺陷,而吴国灭亡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一旦长江中上游的蜀国沦陷,晋军的战船从上游顺流而下,势不可当,所向披靡,直捣吴都建业,最终导致吴国灭亡。

注意

荆州的失去不但使蜀汉几乎没有光复中原的可能,而且成为蜀汉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北部以大巴山和米仓山界与汉中盆地相隔,南部与云贵高原相邻,东部通过长江三峡与江汉平原相沟通,西部陡峭的横断山脉将其与青藏高原相阻隔,封闭条件最好。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割据独立次数最多,但封闭条件和偏僻的位置导致在中国古代,四川盆地对外交通十分不便,进而影响到战争时粮草运输不便,最终影响到战争的胜负。蜀汉据有四川与汉中,虽然有了安身之地,但想要通过四川盆地北伐曹魏,进取关中,进而得到中原可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60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