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是什么意思?

碗豆2023-02-06  33

一、原因:

1、先秦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

《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2、后来泛指读书的文化人或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是一种尊称。

二、简介:

1、公子纠(?—前685)春秋时齐国人。齐襄公之弟,齐桓公之兄。

公子纠(?—前685) 春秋时齐国人。齐襄公之弟,齐桓公之兄,母为鲁女。齐襄公时,政令无常,恐遭杀害,于鲁庄公八年(前686)携管仲、召忽奔鲁。襄公与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内乱,鲁派兵护送他返齐争位,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扣(齐桓公),小白倒地装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结果这时出奔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桓公)已先回齐即位。即为齐桓公。

2、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3子、齐襄公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公子是中国古代一种对别人的称谓。敬辞,多用于男性。先秦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女儿亦称女公子。汉至唐,公卿之子谓公子。到北宋,公子的称谓平民化。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或其人稍有学识,皆可被称为公子。也用于称呼豪门世家的子弟。出自《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

用法:作为名词使用。

近义词:令郎。

示例:

1、《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2、《公羊传·庄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何休注:“谓女公子也。”

3、《史记·魏公子列传第十七》:“魏无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异母弟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52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