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九族是哪九族有哪些人?

网线接线顺序2023-02-06  20

诛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指的是当事者自己一族,外加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指的是当事者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指的是岳父全家和岳母的娘家。

历史上那些诛九族的人:

真正诛九族的,发生在隋朝末年,这唯一的一次是有明文记载的。隋炀帝征高句丽期间,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起兵反抗隋炀帝杨广,结果大败,杨玄感或许是预料到了后来的结局,于是让弟弟杀了自己。杨玄感死后,隋军获得了他的尸体,将他分尸之后悬挂城楼,“罪及九族”,这是真正有记载的诛九族。

是的。“九族”指亲属。“九族”是上自高王母、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母、王母、曾王母、高王母;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与其子(姑表姊妹/姑表兄弟)、姊妹与其子(甥女/甥男)、女儿与其子(孙女/孙男)、己之同族(母父、兄弟、男儿)。

母族三是指母之父族(姥爷一家)、母之母族(姥姥的娘家、姥姥家)、从母与其子(从母姊妹/从母兄弟);妻族二是指姥之父族(岳父一家)、姥之母族(岳母的娘家、姥姥家)。“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

古代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诛九族的案例:

史上发生了一次,在于明朝明成祖登位之时。被处者为当时威望甚高的方孝孺。靖难之变后,燕帝登基,但方孝孺认为朱棣篡位,所以朱棣命其起草即位诏书,他宁死不从,更予以辱骂,于诏书上写上“燕贼篡位”。

屡命不从,朱棣终以诛九族相胁,然而他仍义无反顾地说:“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终朱棣把其学生归入第十族,连同九族一并诛杀。最终共诛杀八百七十三人,因此事下狱及被流放充军者亦数以千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诛九族

“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儿子;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说到“灭族”一般就是“诛灭九族”,其最直接的目的就在斩草除根,彻底除去子报父仇、孙报祖仇的实力和人脉。显然“灭族”之举就在于不为自己留下一丝一毫的后患。

诛九族的真正目的

这个刑罚的真正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为了惩罚犯罪者,让他自己明白自己犯下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同时在惩罚当事人的时候,也警告旁观者,警告那些想“险中求富贵”的人别跟这些人学,如果你做了,后果肯定是你不想要的。

第二个原因相比第一个来说,更真实也更能体现实施者的真正意图。那就是为了防止犯罪者的亲属报复。在那个杀亲之仇大过天的年代,即使你是皇上,你有足够的威严,你也阻挡不住人内心的仇恨。虽然古往今来刺杀君主的人没几个成功的,但是为了保险就不能不考虑这种可能。

因此,这个行为,用俗话中斩草除根这个成语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而这个刑罚,在那个年代效果还不错,除了个别不要命想成“大事”的以外没人敢试法。

比起诛九族,更有更严苛的诛十族,那就是再加上这个被诛杀之人的门下学生,还有一说是这个人的要好朋友,都是要一起进行诛杀的。论交往轻重,死刑或者发配充军等判定不一。就比如历史上明成祖诛杀方孝孺事件,诛杀和发配充军达到2000人左右。一时哀嚎遍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51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