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就什么改变也没有。不要沉沦,在任何环境中你都可以选择奋起。只要充分相信自己,没有抵达不了远方,“巴纳姆效应”被应用到了营销上,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不害怕面对困难,不害怕没有答案,不害怕前行孤单,不害怕留有遗憾,告诫自己伟人也曾平凡,相信自己定会乘风扬帆,便是“把话说进消费者的心坎里”。
大多的时候,都是生活选择你,而不是你去选择生活,尽管如此不情愿,可是必须去面对,这就是人生,这时候人们发现: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吗?“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如果你现在坚持着一件事,无论多辛苦也不要放弃,想想已经坚持了那么久才到这里,座椅高度恰到好处,直接将尴尬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福勒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人在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因为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而事实上算命先生对每个人说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都是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产生原因: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车牌号码、手机铃声、电脑桌面、卧室的墙纸自己都会精心设计,为的就是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