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后半卷的作者是:郑樗,道士,全真道士金志扬的弟子。字无用,号散木,盱江人。因此《富春山居图》后半卷称之为: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指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后半段画幅。1347年,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同门师弟郑樗(字无用)所作,1350年绘制完成。富春山居图收藏于清代吴洪裕,被烧成两段,画幅后半段被称为“无用师卷”,前端称为“剩山图”。
相关如下: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卷、纸本。水墨画。纵:33cm,横:639.9cm。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是“元季四大家”之冠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系作者1347年(元至正七年)七十九岁时为无用师所作,历经三年经营,于1350年绘制完成。
作品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峰峦冈阜、陂陀沙渚,林木葱郁,疏密有致。在笔法上取法董源、巨然,而又自出新意,笔墨纷披,林峦浑秀,为黄公望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
《富春山居图》前半卷叫作剩山图,后半卷叫作无用师卷。现在后半卷无用师卷收藏在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半卷剩山图收藏在中国浙江省博物馆。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创作的水墨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原画由6张纸拼接成一幅大约700公分的长画,黄公望的根据画纸大小进行构思,把山水创作于画纸之上,可以近观也可以远看,随着角度的变化带来意境也各不相同。
总体风格
《富春山居图》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 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
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元画静谧萧散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