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乐原文及翻译

gei2023-02-06  37

君子有三乐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如下: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意思就是:

君子的快乐有三种,但当(做)大王不在这三种快乐之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种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

这句话相对简单,表达了孟子对于人生快乐的一种诠释,也就是君子的快乐与权力无关,所以即使当上大王,也不算快乐,快乐应当是由小见大,由内而外的扩散,而不是独断专行。

父母健在,兄弟和睦,说明家庭和谐是快乐的前提条件。

顶天立地,无愧于心,说明自身对世界的态度是快乐的必要条件。

至于最后一句,让优秀的人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教育和提升,这其实是最大的快乐,因为孟子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名教育家。

总的来说,这句话也符合古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关于“君子三乐",孟子是这么说的:“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可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病患、怨恨,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情;仰头对天不觉得内疚,低头对人不觉得惭愧,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孟子的“君子三乐”蕴含了丰富的儒家“仁义”道德思想。孟子推崇“君子三乐",是要求天下英才修养“仁义"之道,“求其放心”,复归于“性善”;破除我执,转化人之于“天”“命"的消极性,体知生命,实现内在的超越,体验“乐天知命”的境界。

当下,世界各国各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实力发展经济,增强科技力量,但是人心的贫困却是愈演愈烈。人们焦躁不安、欲沟难填、得过且过,虚伪狡诈,忘记了家国重任、忘记了朋友之道,忘记了作为一个“人”的坚守,这都是逐渐丧失其“本心”所致。今天,修养自身,以孟子“君子三乐"为乐,仍然不失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人人皆有良好的气象,才能给人民以信心,给民族以希望,给世界以力量,给人类以和谐,给生命以祥和。

“君子有三乐”分别是: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出处:《孟子·尽心章句上》

原文: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

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孝亲敬长的核心思想:

在亲情的滋润下享受家庭带来的幸福,栖息在父母的身边、聆听父母的嘱托、与兄弟姊妹交谈,在情感的升温中体会快乐,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感,这种快乐是幸福的起点。了解自己的本性,获得一种使命感,有了这种使命感,即使很累,但是自己是幸福的,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根植于心,而不被外在的一切所牵绊。

孟子的幸福观从肯定人的实际出发,不否认人的自然欲求。提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内圣”之道使品德臻于完备。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达到心理的平衡,这样也就可以波澜不惊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得到内心的沉淀与升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49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