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深海的潜读什么音

糖粉2023-02-06  30

潜入深海的潜读音:qián。

潜入[ qián rù ]

1.钻进(水中):潜入海底。

2.偷偷地进入:潜入国境。

潜基本含义:

1.隐在水下:潜泳。潜到海底。

2.隐藏;不露在表面:潜伏。潜流。潜移默化。

3.秘密地:潜逃。

4.指潜力:革新挖潜。

5.姓。

扩展资料:

潜组词示例如下:

1、潜力[qián lì]

潜在的尚未发挥出来的力量:挖掘潜力。发挥潜力。

2、潜心[qián xīn]

用心专而深:潜心研究。潜心于典籍四十年。

3、潜行[qián xíng]

在水面以下行动:潜艇在海底潜行。

4、潜逃[qián táo]

偷偷地逃跑(多指犯罪嫌疑人):潜逃在外。携款潜逃。

5、潜泳[qián yǒng]

游泳姿势之一。身体潜在水中。常用以救护、打捞水中沉物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入

沉入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压力。这个压力与水的深度成正比,水深每增加10米,水压就增加98千帕。也就是说,在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要增加9。8牛顿的压力。粗略地估计一下,一个成年人的身体表面积约1. 5万平方厘米,如果潜水员潜入30米深的水下时,他身体所受的压力,就会增加到441000牛顿。  在这样大的压力下,潜水员的身体会不会被压扁呢?

不会。因为成年人的身体组织里60%以上是水,水是不能压缩的。

同时,潜水员在缓慢地潜入水下的过程中,通过从压缩空气筒中吸入空气的办法来不断调节体内气体的压强,使之与他所受到的深水水压相抵消。

水的压力虽然压不垮潜水员,但是人的潜水深度还是有限制的。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潜水深度增大,水的压强越来越大,一旦水压超过潜水员所携带的压缩空气的压强,潜水员就难以调节体内外压强平衡和维持呼吸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高压环境中工作,潜水员呼吸的是高压空气,其中的氮气会溶解于血液、组织和脂肪中,其溶解量随着气体压力的增高和潜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如果潜水员急速上浮,水的压力减少,血液中的氮气往往会迅速膨胀,成为气泡,阻塞血管或压迫体内组织,引起减压病。

氮气在体内迅速膨胀的现象,就像刚打开盖的汽水瓶一样。因此,在深海里工作的潜水员,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案,并根据自己的体力和水温等因素,调整减压的时间,按一定速度慢慢上升,使体内气泡能够顺利排出体外,就不会患减压病了。

目前,采用给潜水者吸入混合气体和对气体按潜水深度加压的方法,潜水员已能在300米深度以内的海洋中活动。

中国第一个潜入深海的人叫叶聪。他是"改革开放杰出贡献"百人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杰出校友。截至2019年1月,全世界潜入7000米以下深海的人只有11个,其中有8人来自中国,叶聪就是这8人之一。

叶聪, 1979年11月出生,湖北黄陂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专业2001届毕业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

"蛟龙"号潜水器最重要的设计图纸、每个设计阶段的潜水器总图均出自叶聪之手,对此他还有点小得意,笑称"秀才会武术,谁也拦不住"。

叶聪说他的长处是可以"不厌其烦地去做一件事"。作为"蛟龙"号的主任设计师,从最初的草图到完工图,几年下来,叶聪已经修正了几百遍。

每一个部件都要算得很清晰,有时候都要一厘米一厘米地去盘算,操作时间都要准确到秒。面对研制中一块块难"啃"的骨头——耐压构件密封、控制、水声通信等,叶聪从零开始边学习边设计,在没有母型船提供参考借鉴的情况下完成了"蛟龙"号的总布置设计任务。

叶聪还参与总布置以外的潜水器结构、推进、观通、水声、水面支持等部分的设计和协调工作,相继担任载人潜水器的质量师和建造师。他在项目总体策划、加工建造和监督等方面表现突出,为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作出重大贡献。

扩展资料

乘龙入海,在神秘的海底探索,这是人类从古至今的梦想。比起设计师,叶聪更出名的身份是中国首席潜航员。

2012年6月24日,"蛟龙" 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同时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叶聪和同事们的努力让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法国之后,第五个具备大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具备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从叶聪参与"蛟龙"号潜水器的研发到完成7000米级的下潜任务经过整整10年的历程,这是他与"蛟龙"号共同成长的10年。

参与潜水器设计建造的每个阶段,他对各阶段的任务使命分析报告、均衡计算书、深潜操作流程、潜水器总图都了如指掌。

曾在美国Alvin载人潜水器学习观摩深潜技术,既熟悉潜水器,又有深潜技术,这让叶聪成为了难得的人才。

2009年,叶聪当仁不让地成为"蛟龙号"主驾驶员。从2009年到2012年,"蛟龙号"四度出海,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

先后51次下潜(包括1次无人),叶聪"入海"38次,"蛟龙号"每一次做出深度的突破都是在叶聪驾驶下完成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041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