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拼音

的士拼音,第1张

的士的汉语拼音如下:

的士 dí shì】

的士的意思:方言。出租汽车、计程车。源于英语:的士司机。叫了一辆的士。

的士的相关造句如下:

1、小流氓截住一辆女的士不让开走。

2、仪仗队的士兵站得笔挺。

3、行道树就像一个坚守岗位的士兵,又像是街道的看守者。

4、今天城里戒严,到处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巡逻。

5、尽管四马攒蹄,部队的士气仍然很高。

6、他为那位奄奄一息地倒在阿尔及尔的士兵而难过。

7、战场上的士兵总是前仆后继的冲向战场的第一线。

8、远方的士兵默默无闻的保卫着祖国。

9、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拥有三妻四妾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而他们在外边的寻花问柳,也并非太丢脸的举动。

10、一位护士把这位疲惫的、心急如焚的士兵领到病床前。

11、那个被俘的士兵说,敌人准备大撤退,我军的指挥官将信将疑。

12、那个被俘的士兵说,敌人准备大撤退,我军的指挥官将信将疑,不愿冒险全线出击。

13、我将保护和疼爱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士兵,爱护着他唯一的一条腿。

14、今天城里戒严,到处都有躬自菲薄的士兵在巡逻。

15、不屈的人们满怀信心,愈斗愈勇而敌人的士气却在继续衰落。

1907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富家子弟亚伦同他的女友去纽约百老汇看歌剧。散场时,他去叫马车,问车夫要多少钱。虽然离剧场只有半里路远,车夫竟然漫天要价,多出平时10倍的车钱。亚伦感到太离谱,就与车夫争执起来,结果被车夫打倒在地。

亚伦伤好后,为报复马车夫,就设想利用汽车来挤跨马车。后来他请了一个修理钟表的朋友设计了一个计程仪表,并且给出租车起名“taxi-car”,这就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taxi”(的士)的来历。1907年10月1日,“的士”首次出现在纽约街头。

扩展资料

据《香港商报》报道,为继续改善的士司机的服务质量,推动的士发展联会自3月1日起推出“的士礼貌运动暨司机评核装置”。在香港200部的士装上“司机服务评核系统”,乘客可实时对司机的服务质量提出意见,就司机服务表达满意、一般或不满意3个评价。

联会每3个月统计数据,满意度最高的好司机可获奖品,至于获较多不满意评价的司机将会有跟进,若屡劝不改会被列入黑名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租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香港推出的士评核系统 乘客可为司机评分

士,是作为封建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欧洲有骑士,日本有武士,而中国的以知识份子为代表的士族阶级。

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

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几与庶人相接;在宗法上,大夫臣士,士依附于卿大夫,不得有僭越之举;

在经济上,士有一定数量的“食田”,禄足以代其耕,可以不劳而食;在文化上,士受过礼、乐、射、御、书、数等多种教育。

他们的社会职业因而是多样化的,或充任武士,或作卿大夫的邑宰、家臣,或在天子、诸侯的宫廷和基层行政机构中担任一般职事官。

春秋中后期,士作为一个社会等级逐步解体。由于礼崩乐坏、宗法制松弛以至于瓦解,士失去了生活保障,除了六艺知识,已经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士在失去“铁饭碗”的同时,也摆脱了宗法制的束缚,不再受卿大夫的役使,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

而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使得各诸侯国争相“尚贤”“使能”,从而刺激了社会对智能、知识的需求急剧增长;

以传播文化与政治知识为主的私学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不仅培养出大批文化人,而且形成“不争轻重尊卑贵贱,而争于道”的文化理念。种种历史机缘的遇合,促成了士人的崛起。

扩展资料:

士族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最显赫的十大名门望族:

1、陇西李氏;2、赵郡李氏;3、弘农杨氏;4、太原王氏;5、琅琊王氏;6、陈郡谢氏;7、清河崔氏;8、荥阳郑氏;9、范阳卢氏;10、太原温氏。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部分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的一个特殊阶层便是士族。东汉世家豪族发展的延续,是士族的渊源;

而魏晋统治阶级的政策是导致士族形成的直接原因。曹魏九品中正制规定门第为定品的主要条件,使当朝显贵子弟官运亨通;魏、吴给公卿客户和西晋官吏可按官品占田荫客,使显贵广占田地、佃客和奴婢。

因此,魏晋士族必是当朝显贵,只有在魏晋获得政治地位,尤其是在魏晋蝉联政治地位的家族,才有资格列名士族。如琅邪王氏,王祥仕魏晋,累迁太常、司徒、太尉、太保;颍川庾氏,庾嶷为魏太仆,从子峻为晋司空;

陈郡谢氏,谢缵为魏典农中郎将,子衡为晋国子祭酒等。东晋是士族势力发展的鼎盛时期。东晋政权是司马睿倚仗琅邪王氏之王导、王敦等的策划和支持建立起来的,故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

其后门阀士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轮流执政,而形成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之局。这时士族势力平行甚至超越皇权,皇权政治演化成门阀政治。

士族为维护自身利益,故修撰族谱,禁止与非士族的寒门联姻,拒绝与寒门往来。南朝刘宋时,寒门出身的中书舍人狄当、周赳并管要务,有一次去拜访士族张敷,敷命移座远客,不与接触。

士族不做事繁务剧的小官,即所谓“浊官”,以标榜门第高贵。东晋以后,士族与寒门的界限基本凝固,只有极少数的寒门能够上升为士族。

而士族在发展中也有分化,如清河崔氏门第高于博陵崔氏,琅邪王氏后裔的门第也有高下之别。南朝士族渐趋没落。由于皇权压抑,虽授高官而不给实权;

也由于士族日益腐化,士族子弟“上车不落则著作(郎),体中如何则秘书(郎)”,生而富贵,遂不思进取,纵情声色,穷奢极欲,乃至“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在侯景之乱中,南朝士族死亡殆尽。北魏孝文帝为巩固统治,制定了严格的士族制度,依官位定士族为4个等级,据等级享受政治经济特权。士族制度在魏晋南朝是习惯上形成的,而北魏始由朝廷以法律形式规定。北魏士族也很快腐化,在河阴之变时遭到沉重打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士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士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09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